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唐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拼音
láng fēng xuán pǔ yǔ péng hú ,zhōng yǒu gāo táng tiān xià wú 。
jiè wèn kuí zhōu yā hé chù ,xiá mén jiāng fù yōng chéng yú 。
注释
- 阆风:传说中昆仑山的仙山
- 玄圃:昆仑山顶的神仙居所
- 蓬壶:蓬莱仙山
- 高唐:指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典故,此处代指夔州巫山
- 压:镇守、雄踞
- 峡门:瞿塘峡口
- 江腹:长江的腹地
- 城隅:城角,指夔州城
译文
阆风玄圃和蓬莱仙山虽好,却比不上巫山神女的高唐胜境。
试问夔州雄踞在什么位置?就在瞿塘峡口长江腹地环抱的城角。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夔州歌十绝句》的最后一首。诗人将夔州地理与神话传说相融合,作为组诗的总结性收束。
赏析
- 神话地理的构建:
- 连用三处仙山典故铺垫
- “天下无”的绝对性评价
- 将现实夔州提升至神话高度
- 空间定位艺术:
- “峡门”突出地理要冲
- “江腹”强调水系核心
- “拥城隅”的拟人化处理
- 组诗总结功能:
- 回应第一首的三峡描写
- 统合前九首的各种元素
- 以神话色彩升华整体意境
- 语言特色:
- “压”字的力度感
- “拥”字的动态感
- 问答结构的巧妙运用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收束十绝,气魄宏大”
- 明·王嗣奭《杜臆》:”‘天下无’三字,压倒一切仙境”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二句虚写,后二句实写”
- 诗学价值:
- 开创组诗总结的新范式
- 发展地理诗歌的神话维度
- 体现杜甫”笼天地于形内”的艺术追求
- 现代解读:
- 神话学家关注仙山意象的转换
- 地理学家重视对夔州定位的描述
- 结构主义者研究其组诗终结功能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组诗艺术的典范
- 古代地理诗的经典收尾
- 三峡文学的神话代表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