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拼音

huā jìn gāo lóu shāng kè xīn ,wàn fāng duō nán cǐ dēng lín 。
jǐn jiāng chūn sè lái tiān dì ,yù lěi fú yún biàn gǔ jīn 。
běi jí cháo tíng zhōng bú gǎi ,xī shān kòu dào mò xiàng qīn 。
kě lián hòu zhǔ hái cí miào ,rì mù liáo wéi 《liáng fǔ yín 》。

注释

  1. 客:杜甫自指,时漂泊成都,故称“客”。
  2. 万方多难:指国家内忧外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吐蕃入侵等)。
  3. 锦江:岷江支流,流经成都,代指蜀地风光。
  4. 玉垒: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象征时局变幻。
  5. 北极朝廷:喻唐王朝如北极星般稳固(实际暗含讽喻)。
  6. 西山寇盗:指吐蕃侵扰(广德元年吐蕃攻占长安)。
  7. 后主还祠庙:刘禅(蜀汉后主)的祠庙仍在成都,暗讽代宗昏聩。
  8. 《梁甫吟》:古乐府诗,诸葛亮隐居时好吟此曲,杜甫自比怀才不遇。

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反令游子更觉伤心,
在这万方多难之时,我独自登临眺望。
锦江的春色仿佛自天地间涌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见证古今兴亡。
大唐朝廷如北极星般终究不会倾覆,
西山的外族莫要再妄图侵扰中原。
可叹那亡国之君刘禅竟还有祠庙供奉,
日暮时分,我且吟诵一曲《梁甫吟》。

背景

  • 时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客居成都。
  • 事件背景:
    • 安史之乱虽平,但吐蕃入侵、藩镇割据,国势衰微。
    • 前一年(763年)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逃,后虽收复,但危机未除。
  • 个人境遇:杜甫漂泊西南,虽得严武庇护(时任剑南节度使),仍忧心国事。

赏析

  1. 情景反差:
    • “花近高楼”本应悦目,却“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
    • “锦江春色”的壮美与“万方多难”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2. 时空交织:
    • “玉垒浮云变古今”将自然景象(空间)与历史变迁(时间)结合,暗喻政局动荡。
  3. 用典深意:
    • “后主还祠庙”借刘禅暗讽唐代宗无能,忧国而不露锋芒。
    • “《梁甫吟》”以诸葛亮自况,抒壮志难酬之悲。
  4. 矛盾情感:
    • “北极朝廷终不改”表面颂扬,实则隐含对朝廷无能的忧虑。
    • 尾联“日暮”一词,既写实景,又喻暮年无望。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气象雄浑,笼盖宇宙,杜诗七律之冠。”
  2.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锦江’‘玉垒’二句,俯视弘阔,而‘北极’‘西山’二句,忠悃勃发。”
  3. 近代学者:普遍认为此诗是杜甫将个人身世、家国情怀与历史哲思融为一体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