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西岳崚嶒竦处尊)

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拼音

xī yuè líng zhēng sǒng chù zūn ,zhū fēng luó lì sì ér sūn 。
ān dé xiān rén jiǔ jiē zhàng ,zhǔ dào yù nǚ xǐ tóu pén ?
chē xiāng rù gǔ wú guī lù ,jiàn guā tōng tiān yǒu yī mén 。
shāo dài qiū fēng liáng lěng hòu ,gāo xún bái dì wèn zhēn yuán 。

注释

  1. 崚嶒(líng céng):山势高峻突兀貌
  2. 竦处尊:高高耸立,地位尊贵
  3. 九节杖:传说中仙人所用的手杖
  4. 玉女洗头盆:华山玉女峰上的名胜
  5. 箭栝(guā):箭尾,此处形容山势如箭直插云霄
  6. 白帝:西方之神,主管华山
  7. 真源:仙道真谛

译文

西岳华山高峻巍峨耸立至尊,
周围诸峰罗列如同儿孙。
怎能得到仙人的九节杖,
拄着它直上玉女洗头盆?
车箱谷深幽一旦进入便无归路,
箭栝峰通天唯有一道狭窄山门。
且待秋风吹送凉意之后,
再登高寻访白帝探求仙道真源。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夏,杜甫时任华州司功参军。时值安史之乱期间,诗人途经华山而作。这是杜甫”望岳”组诗中的第三首(前两首分别为望东岳泰山、南岳衡山)。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布局:由整体到局部(首联总写,颔联颈联细描)
  • 虚实结合:实写山势与虚写仙踪交错
  • 用典自然:九节杖、玉女盆等道教典故信手拈来
  1. 意象运用:
  • “儿孙”喻山峰,新颖生动
  • “箭栝通天”极言险峻
  • “白帝””真源”增添神秘色彩
  1. 情感表达:
  • 对自然伟力的敬畏
  • 寻仙访道的向往
  • 政治失意后的超脱之思

评价

  1. 明代王嗣奭《杜臆》:”写华山尊贵气象,而仙踪灵迹,错落其间。”
  2.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此咏西岳,不作细琐描摹,独取神韵。”
  3. 近代学者认为此诗体现了杜甫中年时期”沉雄”与”飘逸”并存的诗风。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