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拼音
táng xī zhǎng sǔn bié kāi mén ,qiàn běi háng jiāo què bèi cūn 。
méi shú xǔ tóng zhū lǎo chī ,sōng gāo nǐ duì ruǎn shēng lùn 。
注释
- 行椒:成行的花椒树
- 朱老:杜甫在成都草堂的邻居朱山人
- 阮生:典出《晋书·阮籍传》,指高洁之士,此处喻指友人
- 拟对:打算与…交谈
译文
草堂西边的竹笋已长成,特意另开一门;
壕沟北侧成行的花椒树,背向村庄生长。
梅子成熟时,要与朱老一同分享;
松树长高后,想和阮生那样的友人品评。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重返成都草堂时期。时值严武再度镇蜀,杜甫生活暂得安定,在草堂过着相对闲适的田园生活。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构图:通过”堂西””堑北”构建田园空间
- 对仗工巧:”长笋”对”行椒”,”朱老”对”阮生”
- 用典含蓄:以”阮生”喻高洁,不露痕迹
- 意象组合:
- 植物意象(笋、椒、梅、松)形成田园交响
- 人物意象(朱老、阮生)增添生活情趣
- 情感表达:
- 闲适自得的田园之乐
- 珍视友情的温暖心境
- 隐居生活中的高雅志趣
评价
- 明代王嗣奭《杜臆》:”此等绝句,似不经意,而田园之乐,隐逸之趣,溢于言表。”
-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四句皆对,而流动不滞,此老杜绝句之变体也。”
- 现代学者认为这组诗体现了杜甫诗中少见的清新明快风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