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拼音
yù zuò yú liáng yún fù tuān ,yīn jīng sì yuè yǔ shēng hán 。
qīng xī xiān yǒu jiāo lóng kū ,zhú shí rú shān bú gǎn ān 。
注释
- 鱼梁:一种捕鱼设施,用竹石围堰,留缺口以诱鱼入笼。
- 云复湍:云雾弥漫,水流湍急。
- 蛟龙窟:传说蛟龙潜藏的深潭,此处指溪水深险。
- 竹石如山:形容竹石堆积如山,暗指工程浩大。
译文
本想筑个鱼梁,却见云雾笼罩、水流湍急,
四月的雨声凄寒,令人心惊。
这青溪深处早有蛟龙潜伏,
即便竹石堆积如山,也不敢贸然安放鱼梁。
背景
- 时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重返成都草堂,生活稍得安定。
- 心境:虽暂离战乱,但仍对时局忧心忡忡,诗中暗含对动荡环境的隐忧。
- 灵感来源:可能取材于杜甫在浣花溪畔的生活观察,借自然景象隐喻世事艰难。
赏析
- 意象运用:
- 自然意象:湍急的云雨、深不可测的溪水、蛟龙窟,营造出险恶的环境氛围。
- 隐喻手法:以“蛟龙”暗指社会动荡或政治风险,表达对现实的隐忧。
- 情感表达:
- 无奈与谨慎:本想建造鱼梁(象征安稳生活),但因环境险恶(暗指时局)而放弃。
- 忧患意识:即便生活暂时安定,仍对未知风险保持警惕。
- 艺术特色:
- 以小见大:通过日常小事(筑鱼梁)反映时代动荡。
- 含蓄深沉:不直接写战乱,而是借自然景象隐喻社会现实。
评价
- 明代王嗣奭《杜臆》:“此诗虽小,而意极深,盖忧世之言,托于鱼梁耳。”
-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四句皆写景,而忧危之意隐然言外。”
- 现代学者观点:
- 此诗是杜甫“以景喻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