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拼音
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 ,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
jiāng jiān bō làng jiān tiān yǒng ,sā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
cóng jú liǎng kāi tā rì lèi ,gū zhōu yī xì gù yuán xīn 。
hán yī chù chù cuī dāo chǐ ,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
注释
- 玉露:白露,秋霜
- 凋伤:使草木凋零
- 萧森:萧瑟阴森
- 兼天:连天
- 塞上:边塞,此处指夔州
- 丛菊两开:菊花两次开放,指已过两年
- 他日泪:往日的泪水
- 系:拴住,引申为牵系
- 寒衣:冬衣
- 刀尺:剪刀和尺子,指制作寒衣
- 暮砧:傍晚捣衣声
译文
白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
江中波浪滔天汹涌,边塞风云连接大地阴晦。
丛菊已两度开放忆往昔泪水,孤舟系岸牵动故园之心。
寒冬将至处处催制寒衣,白帝城高处传来急促捣衣声。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流寓夔州时期。时值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诗人面对萧瑟秋景,引发身世飘零、家国兴衰的深沉感慨。
赏析
- 意象系统的构建:
- 自然意象:玉露、枫林、波浪、风云
- 人文意象:孤舟、寒衣、暮砧
- 时空意象:两开菊、他日泪、故园心
- 情感表达艺术:
- 前四句写景蓄势,后四句抒情迸发
- “泪”与”心”的虚实相生
- 个人飘零与时代动荡的交织
- 语言锤炼成就:
- “凋伤”的动态感染力
- “兼天””接地”的空间张力
- “催””急”的听觉效果
- 对仗艺术:
- 工对:”江间”对”塞上”
- 流水对:”丛菊”联
- 虚实对:”他日泪”对”故园心”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八首之冠,沉郁顿挫之至”
- 明·王嗣奭《杜臆》:”‘他日泪”故园心’,七字写尽漂泊”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三联蓄势,结句点睛”
- 诗学价值:
- 确立七律组诗的典范
- 发展情景交融的极致境界
- 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 现代解读:
- 王国维称其”以个人小宇宙反映时代大宇宙”
- 朱光潜关注”暮砧”意象的听觉审美
- 宇文所安研究诗中时空交错的艺术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七律的巅峰之作
- 中国古代悲秋诗的集大成
- 代表古典诗歌最高成就之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