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五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拼音

péng lái gōng què duì nán shān ,chéng lù jīn jīng xiāo hàn jiān 。
xī wàng yáo chí jiàng wáng mǔ ,dōng lái zǐ qì mǎn hán guān 。
yún yí zhì wěi kāi gōng shàn ,rì rào lóng lín shí shèng yán 。
yī wò cāng jiāng jīng suì wǎn ,jǐ huí qīng suǒ diǎn cháo bān 。

注释

  1. 蓬莱宫阙:唐大明宫,因宫后有蓬莱池得名
  2. 南山:终南山
  3. 承露金茎:汉武帝建章宫承露盘铜柱,此处借指唐宫建筑
  4. 霄汉:高空
  5. 瑶池:西王母居所,喻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宴之地
  6. 紫气:祥瑞之气,老子出函谷关时有紫气东来的传说
  7. 函关:函谷关
  8. 云移雉尾:雉尾宫扇如云移动
  9. 龙鳞:皇帝衮袍上的龙纹
  10. 沧江:指夔州长江
  11. 青琐:宫门上青色连环纹饰,代指宫廷
  12. 点朝班:上朝时点名排列班次

译文

蓬莱宫殿正对着终南山,承露铜柱高耸入云端。
西望可见瑶池王母降临,东来紫气弥漫函谷雄关。
云彩般的雉尾宫扇徐徐展开,日光映照龙袍得瞻圣颜。
如今卧病夔州惊觉岁晚,曾几何时我也在宫门列班。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是《秋兴八首》第五首。杜甫回忆长安盛时宫廷景象,对照自己漂泊夔州的现状,抒发对往昔任职左拾遗的怀念。

赏析

  1. 宫廷意象群构建:
    • 空间意象:蓬莱宫、南山、瑶池、函关
    • 礼仪意象:宫扇、龙鳞、青琐、朝班
    • 神话意象:王母、紫气
  2. 今昔对比艺术:
    • 前六句极写盛唐宫廷气象
    • 后两句突转当下落魄处境
    • “惊”字体现心理震撼
  3. 政治隐喻系统:
    • “王母”暗指杨贵妃受宠
    • “紫气”暗示玄宗的求仙活动
    • 对盛唐政治的隐微批评
  4. 对仗艺术:
    • 方位对:”西望”对”东来”
    • 动宾对:”开宫扇”对”识圣颜”
    • 句中对:”云移”与”日绕”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前六句如观《上林赋》,结二句忽堕现实”
    • 明·王嗣奭《杜臆》:”‘惊岁晚’三字,血泪迸溅”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半极写盛丽,后半自伤飘零”
  2. 诗学价值:
    • 发展七律的史诗性铺陈
    • 深化今昔对比的结构艺术
    • 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3. 现代解读:
    • 闻一多关注诗中宫廷仪式的书写
    • 陈贻焮分析道教意象的政治寓意
    • 宇文所安研究记忆建构的文学手法
  4. 文学史地位:
    • 杜甫宫廷诗的代表作
    • 古代政治抒情诗的典范
    • 研究盛唐宫廷文化的重要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