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六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拼音

qú táng xiá kǒu qǔ jiāng tóu ,wàn lǐ fēng yān jiē sù qiū 。
huā è jiá chéng tōng yù qì ,fú róng xiǎo yuàn rù biān chóu 。
zhū lián xiù zhù wéi huáng hú ,jǐn lǎn yá qiáng qǐ bái ōu 。
huí shǒu kě lián gē wǔ dì ,qín zhōng zì gǔ dì wáng zhōu 。

注释

  1.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首,在夔州东
  2. 曲江:长安东南的皇家园林
  3. 素秋:秋季(秋属金,色白,故称素秋)
  4. 花萼夹城:长安兴庆宫花萼楼与芙蓉苑间的秘密通道
  5. 御气:帝王气象
  6. 芙蓉小苑:即芙蓉园,玄宗常与杨贵妃游幸之地
  7. 边愁:安禄山叛乱带来的边患之忧
  8. 珠帘绣柱:形容宫殿华丽
  9. 黄鹄:天鹅,喻指玄宗
  10. 锦缆牙樯:装饰华美的游船
  11. 秦中:关中地区,代指长安

译文

瞿塘峡口与曲江池头,万里风烟同沐素秋。
花萼楼夹城传送御驾气息,芙蓉园里已渗入边患之忧。
珠帘绣柱曾围护天鹅般的天子,锦缆牙樯惊起江上白鸥。
回望那曾歌舞升平之地,关中自古就是帝王之州。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是《秋兴八首》第六首。杜甫在夔州将眼前瞿塘峡与记忆中的长安曲江并置,反思玄宗沉迷游乐导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

赏析

  1. 时空并置艺术:
    • 地理并置:瞿塘峡(实)与曲江(虚)
    • 时间叠印:盛世游乐(昔)与战乱边愁(今)
    • “接”字创造超时空连接
  2. 意象对比系统:
    • 华美意象:花萼楼、珠帘绣柱
    • 衰败意象:边愁、白鸥
    • 通过意象反差暗示盛衰之变
  3. 政治隐喻手法:
    • “御气”暗讽玄宗求仙
    • “黄鹄”喻指玄宗出逃
    • “白鸥”象征王朝飘零
  4. 对仗特色:
    • 地名对:”瞿塘”对”曲江”
    • 宫苑对:”花萼”对”芙蓉”
    • 色彩对:”珠帘”(彩)对”锦缆”(彩)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入边愁’三字,刺骨锥心”
    • 明·王嗣奭《杜臆》:”结句振起,有千斤之力”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六句皆衰飒语,结句忽作壮语”
  2. 诗学价值:
    • 发展七律的时空跳跃技巧
    • 深化意象的隐喻功能
    • 体现杜甫”讽兴”的艺术特色
  3. 现代解读:
    • 陈寅恪关注诗中反映的宫廷秘事
    • 钱钟书分析”风烟接素秋”的蒙太奇效果
    • 宇文所安研究地理意象的政治象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