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拼音
kūn wú yù xiǔ zì wēi yǐ ,zǐ gé fēng yīn rù měi bēi 。
xiāng dào zhuó yú yīng wǔ lì ,bì wú qī lǎo fèng huáng zhī 。
jiā rén shí cuì chūn xiàng wèn ,xiān lǚ tóng zhōu wǎn gèng yí 。
cǎi bǐ xī céng gàn qì xiàng ,bái tóu yín wàng kǔ dī chuí 。
注释
- 昆吾、御宿:长安附近的汉代行宫名
- 逶迤:蜿蜒曲折
- 紫阁峰:终南山峰名
- 渼陂:长安西南的湖泊
- 啄馀:啄食后剩余的
-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女子游春活动)
- 仙侣:指岑参等诗友
- 彩笔:典出江淹”五色笔”,喻诗才
- 干气象:形容诗作气势撼动自然
- 吟望:沉吟遥望
译文
昆吾御宿的道路蜿蜒曲折,紫阁峰影倒映渼陂湖水。
香稻是鹦鹉啄剩的珍粒,碧梧有凤凰栖老的金枝。
游春佳人互赠拾得的翠羽,傍晚与诗友同舟迟迟未归。
昔年诗笔曾撼动天地气象,如今白头低垂苦吟遥望。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是《秋兴八首》最后一首。杜甫回忆长安时期与诗友交游的盛况,对比晚年漂泊的凄凉,总结性收束全组诗。
赏析
- 意象组合艺术:
- 皇家园林:昆吾、御宿、渼陂
- 祥瑞意象:鹦鹉、凤凰
- 人文活动:拾翠、同舟
- 自我写照:彩笔、白头
- 语言创新:
- “香稻”句的特殊语序(应为”鹦鹉啄馀香稻粒”)
- “碧梧”句的意象浓缩
- “干气象”的诗学自况
- 情感表达:
- 前六句的繁华记忆
- 后两句的现实落差
- “苦低垂”的肢体语言
- 结构功能:
- 收束全组诗的总结性
- 由盛转衰的情感曲线
- 自我诗学生涯的回顾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叶梦得:”‘啄馀”栖老’句法,古今绝唱”
- 明·胡应麟《诗薮》:”结联八首之纲,气象肃穆”
- 清·黄生《杜诗说》:”前六句极写昔游之乐,后二句骤转今日之悲”
- 诗学价值:
- 发展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技巧
- 确立组诗收尾的典范模式
- 体现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的艺术追求
- 现代解读:
- 朱自清关注特殊语序的审美效果
- 闻一多分析”凤凰”意象的象征意义
- 程千帆研究组诗结构的整体性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艺术成就的自我总结
- 中国古代组诗的巅峰之作
- 研究杜甫诗学思想的核心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