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拼音
zhòng yáng dú zhuó bēi zhōng jiǔ ,bào bìng qǐ dēng jiāng shàng tái 。
zhú yè yú rén jì wú fèn ,jú huā cóng cǐ bú xū kāi 。
shū fāng rì luò xuán yuán kū ,jiù guó shuāng qián bái yàn lái 。
dì mèi xiāo tiáo gè hé zài ,gàn gē shuāi xiè liǎng xiàng cuī !
注释
- 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独酌:独自饮酒
- 竹叶:竹叶青酒,亦暗指竹叶
- 无分:无缘享用
- 殊方:异乡,指夔州
- 玄猿:黑猿,夔州多猿
- 旧国:故乡
- 白雁:似雁而小,霜降南飞
- 干戈:战乱
- 衰谢:衰老
译文
重阳节独饮杯中酒,抱病起身登临江上高台。
既然与竹叶酒无缘,菊花从此也不必开放。
异乡日暮传来黑猿哀啼,故乡霜前应有白雁飞来。
离散的弟妹们都在何处?战乱与衰老交相催逼!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时居夔州。诗人身患肺病,在战乱未平的背景下独过重阳,抒发对弟妹离散、衰老催迫的悲慨。
赏析
- 反常态度的艺术表现:
- “不须开”的反常表达
- 对重阳两大意象(酒、菊)的否定
- 通过拒绝节日符号强化悲情
- 视听意象的对比:
- 听觉:”玄猿哭”的凄厉
- 视觉:”白雁来”的遥想
- 异乡与故乡的感官反差
- 情感递进结构:
- 独酌→登台→斥酒→骂菊
- 闻猿→思雁→念亲→叹老
- 由外物到内心的情感深化
- 语言张力:
- “既””从此”的决绝语气
- “两相催”的压迫感
- “哭””来”的动静对照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不须开’三字,无理而妙绝”
- 明·王嗣奭《杜臆》:”骂菊奇语,正见悲极”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四九日悲己,后四九日怀人”
- 诗学价值:
- 发展反讽抒情手法
- 深化节日诗的悲剧维度
- 体现杜甫”拗怒”的诗风
- 现代解读:
- 心理学家分析”不须开”的防御机制
- 人类学家关注节日文化的变异表达
- 战争史家研究诗中反映的家庭离散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节日诗的代表作
- 古代重阳诗的另类经典
- 研究战乱时期士人心态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