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拼音
sān yuè táo huā làng ,jiāng liú fù jiù hén 。
cháo lái méi shā wěi ,bì sè dòng chái mén 。
jiē lǚ chuí fāng ěr ,lián tǒng guàn xiǎo yuán 。
yǐ tiān wú shù niǎo ,zhēng yù gù xiàng xuān 。
注释
- 桃花浪:农历三月桃花盛开时的春汛
- 旧痕:往年洪水留下的水位线
- 沙尾:沙滩尽头
- 接缕:连接钓线
- 连筒:用竹筒连接成的灌溉工具
- 故相喧:故意互相喧闹
译文
三月的春汛漫过旧日水痕,
清晨已淹到沙滩尽头,碧波轻拍柴门。
我接好钓线垂下香饵,
架起竹筒引水灌溉小园。
新添的水域引来无数飞鸟,
它们争相洗浴,欢闹声阵阵。
背景
时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
地点:成都浣花溪畔
历史背景:
- 安史之乱刚平,吐蕃又侵扰西北
- 蜀中相对安定,严武再度镇蜀
个人境遇: - 杜甫结束梓州避难重返草堂
- 见春水涨溢而作此诗
赏析
1. 空间叙事艺术
- 水势推进:江心→沙尾→柴门→小园(由远及近的淹没过程)
- 色彩对比:意象色彩象征意义桃花浪粉红自然的生命力碧色青绿生活的希望
2. 生活美学
- 劳动诗意:
- “接缕”体现渔隐情趣
- “连筒”展现农耕智慧
- 生态意识:
- 鸟类”争浴”反映人水鸟和谐共生
3. 情感暗线
- 表层:对春汛的喜悦
- 深层:
- “复旧痕”暗喻战乱反复
- “故相喧”反衬诗人孤独
评价
- 宋·刘辰翁:
“寻常春水,写得如许生意。”(《集千家注杜诗》) - 明·王嗣奭:
“‘动柴门’三字,水态人情一齐写出。”(《杜臆》) - 清·浦起龙:
“前半写水势,后半写水功,章法最活。”(《读杜心解》)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