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踏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拼音
táng shàng bù hé shēng fēng shù, guài dǐ jiāng shān qǐ yān wù.
wén jūn sǎo què chì xiàn tú, chéng xìng qiǎn huà cāng zhōu qù.
huà shī yì wú shù, hǎo shǒu bù kě yù.
duì cǐ róng xīn shén, zhī jūn zhòng háo sù.
qǐ dàn qí yuè yǔ zhèng qián, bǐ jì yuǎn guò yáng qì dān.
dé fēi xuán pǔ liè? wú nǎi xiāo xiāng fān?
qiǎo rán zuò wǒ tiān mǔ xià, ěr biān yǐ sì wén qīng yuán.
fǎn sī qián yè fēng yǔ jí, nǎi shì pú chéng guǐ shén rù.
yuán qì lín lí zhàng yóu shī, zhēn zǎi shàng sù tiān yīng qì.
yě tíng chūn huán zá huā yuǎn, yú wēng míng tà gū zhōu lì.
cāng láng shuǐ shēn qīng míng kuò, yī àn cè dǎo qiū háo mò.
bú jiàn xiāng fēi gǔ sè shí, zhì jīn bān zhú lín jiāng huó.
liú hóu tiān jī jīng, ài huà rù gǔ suǐ.
zì yǒu liǎng ér láng, huī sǎ yì mò bǐ.
dà ér cōng míng dào, néng tiān lǎo shù diān yá lǐ.
xiǎo ér xīn kǒng kāi, mào dé shān sēng jí tóng zǐ.
ruò yé xī, yún mén sì.
wú dú hú wéi zài ní zǐ? qīng xié bù wà cóng cǐ shǐ.
注释
- 不合:不应该
- 怪底:奇怪的是
- 赤县:指中原地区
- 沧洲:隐士居处
- 毫素:笔墨
- 玄圃:仙境
- 天姥:天姥山
- 元气:天地灵气
- 真宰:造物主
- 青溟:大海
- 秋毫末:极细微处
- 天机:天赋灵性
- 若耶溪:在浙江绍兴
- 云门寺:在浙江绍兴
- 泥滓:尘世
译文
厅堂上不该长出枫树,奇怪的是江山升起烟雾。
听说您舍弃了中原题材,乘兴画了隐士的趣味。
画师虽然众多,但高手难遇。
面对此画我全神贯注,知道您重视笔墨功夫。
不仅超过祁岳和郑虔,笔法远胜杨契丹。
莫非是玄圃仙境崩裂?还是潇湘水翻腾?
静坐画前如在天姥山下,耳边仿佛听到猿啼。
回想前夜风雨大作,原是蒲城鬼神入画。
天地灵气浸润画障犹湿,造物主上诉上天也应哭泣。
野亭春回杂花遥远,渔翁暮色中踏孤舟而立。
沧浪水深连接大海,斜岸侧岛细致入微。
不见湘妃弹瑟时,至今斑竹临江鲜活。
刘侯天赋灵性精妙,爱画入骨髓。
膝下有两个儿子,挥毫泼墨无人能及。
长子聪慧非常,能在老树悬崖间添景。
幼子心灵通透,能画出山僧和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我为何独自陷在尘世?从此要穿青鞋布袜归隐。
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时。时值安史之乱,诗人借题咏友人刘少府新画山水障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既赞美了画艺高超,又抒发了乱世中的出世之思。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以”怪”字领起,制造悬念
- 虚实相生,由实景引发仙想
- 多角度描写,从整体气势到细节刻画
- 结尾转折,由观画引发归隐之志
- 绘画理论:
- 提出”元气淋漓”的审美标准
- 强调”天机精”的创作天赋
- 注重”秋毫末”的细节表现
- 推崇”入骨髓”的艺术痴迷
- 情感表达:
- 前段惊奇于画艺
- 中段沉浸于画境
- 后段感慨于现实
- 结尾升华出世情怀
评价
- 明·王嗣奭《杜臆》:”此诗奇绝,从画中想出许多光景。”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赞画,中写画之神,后发观画之感。”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开创了”以禅论画”的先河,对后世文人画理论影响深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