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拼音

tián jiā shǎo xián yuè, wǔ yuè rén bèi máng.
yè lái nán fēng qǐ, xiǎo mài fù lǒng huáng.
fù gū hè dān shí, tóng zhì xié hú jiāng.
xiāng suí xiǎng tián qù, dīng zhuàng zài nán gāng.
zú zhēng shǔ tǔ qì, bèi zhuó yán tiān guāng.
lì jìn bù zhī rè, dàn xī xià rì cháng.
fù yǒu pín fù rén, bào zǐ zài qí páng.
yòu shǒu bǐng yí suì, zuǒ bì xuán bì kuāng.
tīng qí xiāng gù yán, wén zhě wèi bēi shāng.
jiā tián shū shuì jìn, shí cǐ chōng jī cháng.
jīn wǒ hé gōng dé, céng bù shì nóng sāng.
lì lù sān bǎi shí, suì yàn yǒu yú liáng.
niàn cǐ sī zì kuì, jìn rì bù néng wàng.

注释

  1. 刈麦:割麦子
  2. 陇:田埂
  3. 妇姑:媳妇和婆婆
  4. 荷箪食:用竹篮装着饭食
  5. 饷田: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
  6. 丁壮:青壮年男子
  7. 秉遗穗:捡拾掉落的麦穗
  8. 敝筐:破旧的筐子
  9. 输税:缴纳赋税
  10. 吏禄:官员俸禄
  11. 岁晏:年底

译文

农家少有闲时,五月更加繁忙。
昨夜南风吹过,麦浪覆盖田埂一片金黄。
妇女们挑着饭食,孩童提着汤水,
相伴去田间送饭,男人们正在南冈劳作。
双脚蒸腾着暑气,脊背灼烤着烈日,
筋疲力尽不觉酷热,只珍惜夏日漫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人,抱着孩子站在一旁,
右手捡拾遗落的麦穗,左臂挎着破旧竹筐。
听她与旁人对话,闻者无不悲伤:
“家田为缴税已卖光,只能拾穗充饥肠。”
而今我有何功德,从不曾耕种农桑,
却拿着三百石俸禄,年终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终日难以忘怀。

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时任盩厔县尉。时值初夏麦收季节,诗人目睹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困苦的场景,联想到自己作为官吏的优渥生活,内心产生强烈愧疚,遂作此诗。这一时期,白居易正积极实践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赏析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劳动场景描写(前12句):
    • 以”少闲月”与”人倍忙”总起,展现农忙景象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细节刻画
    • “力尽不知热”体现农民坚韧
  2. 特写镜头(中6句):
    • 贫妇人”秉遗穗”的典型形象
    • “家田输税尽”揭示社会矛盾
  3. 诗人反思(后6句):
    • “吏禄三百石”与农民困境对比
    • “念此私自愧”体现知识分子的良知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对比手法:农民艰辛与官吏优渥的强烈反差
  • 叙事与抒情结合:客观描写中融入深沉感慨

评价

  1. 宋代张戒:”白乐天《观刈麦》诗,曲尽农家之苦。”(《岁寒堂诗话》)
  2. 明代唐汝询:”此诗忧民之诚,怵惕恻隐,仁者之言。”(《唐诗解》)
  3. 清代沈德潜:”末段自愧,非伪为也,仁人之言。”(《唐诗别裁集》)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