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致仕

白居易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拼音

qī shí ér zhì shì,lǐ fǎ yǒu míng wén。
hé nǎi tān róng zhě,sī yán rú bù wén?
kě lián bā jiǔ shí,chǐ zhuì shuāng móu hūn。
zhāo lù tān míng lì,xī yáng yōu zǐ sūn。
guà guān gù cuì ruí,xuán chē xī zhū lún。
jīn zhāng yāo bù shèng,yǔ lǚ rù jūn mén。
shuí bù ài fù guì?shuí bù liàn jūn ēn?
nián gāo xū gào lǎo,míng suì hé tuì shēn。
shǎo shí gòng chī qiào,wǎn suì duō yīn xún。
xián zāi hàn èr shū,bǐ dú shì hé rén?
jì mò dōng mén lù,wú rén jì qù chén。

注释

  1. 致仕:古代官员退休。
  2. 礼法:指《礼记》记载“七十致仕”的传统。
  3. 齿坠:牙齿脱落,形容衰老。
  4. 朝露、夕阳:比喻人生的青年与晚年。
  5. 挂冠、悬车:均指辞官。翠緌(ruí):官帽饰带;朱轮:贵族车驾。
  6. 金章:金印,代指高官。伛偻(yǔ lǚ):弯腰驼背。
  7. 汉二疏:西汉疏广、疏受叔侄,主动辞官归乡。
  8. 东门路:长安东门,二疏离京时百姓送行之处。

译文

七十岁退休,礼法早有规定。
为何贪恋权位者,对此充耳不闻?
可怜八九十岁,齿落眼花,
年轻时追逐名利,晚年又忧心子孙。
留恋官帽饰带,不舍朱轮车驾,
金印压弯了腰,仍颤巍巍上朝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念皇恩?
但年老应告老,功成该退身。
年少时嘲笑他人恋栈,
到老时自己却因循苟且。
那汉代的疏广、疏受何等贤明,
如今东门路上,再无继踵之人!

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约60岁后),当时朝中多有高龄官员贪恋权位。白氏借古讽今,批判这一现象,并表达自己“知足保和”的处世哲学。他本人最终在70岁以刑部尚书致仕,践行诗中主张。

赏析

  1. 主题批判性:直指官场贪权痼疾,以“礼法”为据增强说服力。
  2. 对比手法:
    • 朝露(青年)与夕阳(老年)的时间对比;
    • 汉二疏的高洁与当世官僚的昏聩对比。
  3. 形象刻画:“齿坠双眸昏”“伛偻入君门”等细节生动呈现老朽恋栈的荒唐。
  4. 语言风格:平易犀利,末句“寂寞东门路”以冷寂景语作结,余味深长。

评价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评此诗“词直而意切”;清代《唐宋诗醇》称其“警世之言,近乎《雅》讽”。后世常将其与白居易《秦中吟》系列并论,视为讽喻诗代表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