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拼音

nòng shí lín xī zuò ,xún huā rào sì háng 。
shí shí wén niǎo yǔ ,chù chù shì quán shēng 。

注释

  1. 遗爱寺:位于庐山香炉峰下,因风景秀丽而得名。
  2. 弄石:把玩、摆弄石头。
  3. 临溪坐:靠近溪水坐着。
  4. 寻花:寻找、观赏花草。
  5. 绕寺行:绕着寺庙漫步。
  6. 时时:经常,不断。
  7. 处处:到处,每一个地方。

译文

我坐在溪边把玩石头,又绕着寺庙漫步赏花。
耳边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四周处处都是潺潺的泉水声。

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期间(约816—818年)。当时他远离朝廷纷争,寄情山水,游览庐山遗爱寺,写下这首清新自然的小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喜爱。

赏析

  1. 意象选取:
    • “石”“溪”“花”“寺”展现清幽环境,“鸟语”“泉声”以声衬静,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山寺闲居图。
  2. 语言特色:
    • 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体现白居易“老妪能解”的诗风。
    • 动词“弄”“寻”“闻”生动刻画诗人的闲适之态。
  3. 艺术手法:
    • 动静结合:前两句写动作(“坐”“行”),后两句写听觉(“鸟语”“泉声”),静中有动,充满生机。
    • 以声写静:通过鸟鸣、泉响反衬环境的幽静,深得王维山水诗之妙。
  4. 情感表达:
    • 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脱尘俗的淡泊心境,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代表作之一。

评价

  1. 历代评点:
    • 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其“语浅而意深,自然天成”。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五绝中逸品,得陶(渊明)、王(维)之趣。”
  2. 文学地位:
    • 此诗被视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与王维《鹿柴》、柳宗元《江雪》并称,展现中唐文人寄情山水的审美倾向。
    • 白居易通过此类诗作,将日常生活诗意化,推动了唐诗的通俗化转向。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