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
攀辕不得去,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拼音
xūn dé jì xià shuāi,wén zhāng yì líng yí。
dàn jiàn shān zhōng shí,lì zuò lù páng bēi。
míng xūn xī tài gōng,xù dé jiē zhòng ní。
fù yǐ duō wéi guì,qiān yán zhí wàn zī。
wéi wén bǐ hé rén,xiǎng jiàn xià bǐ shí。
dàn yù yú zhě yuè,bù sī xián zhě chī。
qǐ dú xián zhě chī,réng chuán hòu dài yí。
gǔ shí cāng tái zì,ān zhī shì kuì cí?
wǒ wén wàng jiāng xiàn,qū lìng fǔ qióng lí。
zài guān yǒu rén zhèng,míng bù wén jīng shī。
shēn mò yù guī zàng,bǎi xìng zhē lù qí。
pān yuán bù dé qù,liú zàng cǐ jiāng méi。
zhì jīn dào qí míng,nán nǚ tì jiē chuí。
wú rén lì bēi jié,wéi yǒu yì rén zhī。
注释
- 勋德:功勋与德行。
- 陵夷:衰败,没落。
- 太公:姜太公(吕尚),周朝开国功臣,象征功勋卓著者。
- 仲尼:孔子(字仲尼),象征道德至高者。
- 万赀(zī):价值万金,指碑文虚夸,耗费巨大。
- 麹令:指望江县令麹信陵,以仁政闻名。
- 茕嫠(qióng lí):孤寡老人和寡妇,代指贫苦百姓。
- 攀辕:百姓拉住车辕不让离去,形容爱戴。
- 江湄:江边。
译文
功勋道德已衰微,文章也随之下滑。
只见山中的石头,被立作路旁石碑。
铭刻功勋都像姜太公,叙述德行皆如孔仲尼。
还以字数多为贵,千言万语值万金。
写碑文的是何人?想象他下笔之时,
只想让愚昧者高兴,不顾贤者嘲笑。
岂止贤者嗤之以鼻,更让后世生疑。
古石上长满青苔的字,怎知不是愧词?
我听说望江县,县令麹信陵抚恤孤寡。
在任时施行仁政,名声却未传至京城。
死后欲归葬故乡,百姓拦路挽留。
攀住车辕不让离去,最终葬在江边。
至今提起他的名,男女老少皆落泪。
无人为他立碑碣,唯有当地百姓铭记。
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中晚年,可能受其任谏官(左拾遗)时期的见闻影响。唐代中后期,立碑颂德之风盛行,权贵花钱请人撰写虚美之词,而真正有德政的官员反被埋没。白居易借此讽刺社会浮夸之风,强调为政应以民为本。
赏析
- 对比手法:
- 虚夸的碑文(“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vs. 真实的好官(麹令“名不闻京师”却受百姓爱戴)。
- 无人立碑的清官 vs. 立碑无数的权贵,突出讽刺效果。
- 语言风格:
- 平白如话,直指时弊,符合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体现深远的历史批判。
- 情感倾向:
- 对虚浮世风的厌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 对务实官员的赞颂(“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评价
-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白居易讽喻诗“切中时病,变俗成雅”,此诗即为例证。
- 清代《唐宋诗醇》认为此诗“警世之语,可作《春秋》读”,强调其社会批判价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