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夏

白居易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拼音

bǎi yè shuāng táo wǎn gèng hóng ,kuī chuāng yìng zhú jiàn líng lóng 。
yīng zhī shì shǐ guī tiān shàng ,gù bàn xiān láng xiǔ jìn zhōng 。

注释

  1. 百叶双桃:指重瓣桃花,花开繁茂。
  2. 窥窗映竹:桃花透过窗户与翠竹相映成趣。
  3. 侍史、仙郎:唐代对翰林学士的雅称,此处暗指诗人自己或同僚。
  4. 禁中:皇宫禁苑,指翰林院所在。

译文

重瓣桃花在初夏的傍晚愈发红艳,隔着窗户与翠竹相映,显得格外玲珑。
想必是侍奉天帝的仙官已归天界,所以让这桃花陪伴翰林郎在宫禁中过夜。

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期间(约807-810年)。当时诗人身处宫廷,正值初夏,见桃花盛开,遂借花抒怀,既写景致之美,又暗含对自身清贵身份的满足。

赏析

  1. 意象清新,色彩明丽
    • “百叶双桃晚更红”以鲜艳的桃花点题,突出早夏的生机。
    • “窥窗映竹”以拟人手法赋予桃花灵性,与翠竹相映成趣,画面清雅。
  2. 隐喻身份,含蓄自得
    • “侍史归天上”暗指翰林学士的清要职位,如天上仙官。
    • “故伴仙郎”以桃花为伴,既写实景,又暗喻自己身处禁苑的优渥境遇。
  3. 语言风格
    • 延续白诗一贯的流畅自然,但比早期讽喻诗更显闲雅,符合其翰林时期的创作特点。

评价

  • 清代学者何焯评此诗“风致嫣然”,赞其写景细腻、意趣高雅。
  • 近代学者认为此诗反映了白居易中年时期仕途顺遂时的闲适心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