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拼音
yǒu sōng bǎi chǐ dà shí wéi,shēng zài jiàn dǐ hán qiě bēi。
jiàn shēn shān xiǎn rén lù jué,lǎo sǐ bù féng gōng dù zhī。
tiān zǐ míng táng qiàn liáng mù,cǐ qiú bǐ yǒu liǎng bù zhī。
shuí yù cāng cāng zào wù yì,dàn yǔ zhī cái bù yǔ dì。
jīn zhāng shì lù yuán xiàn pín,niú yī hán jiàn diāo chán guì。
diāo chán yǔ niú yī,gāo xià suī yǒu shū。
gāo zhě wèi bì xián,xià zhě wèi bì yú。
jūn bú jiàn chén chén hǎi dǐ shēng shān hú,lì lì tiān shàng zhòng bái yú。
注释
- 十围:形容树干粗大,需十人合抱
- 工度:指木匠测量选用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 金张:汉代金日磾和张汤家族,世代显贵
- 原宪:孔子弟子,以安贫乐道著称
- 牛衣:贫苦人穿的粗劣衣服
- 貂蝉:古代贵族的华美冠饰
- 白榆:普通树木,与珍贵珊瑚形成对比
译文
有棵百尺高十围粗的松树,生长在涧底寒冷低洼处。
涧深山险人迹罕至,直到老死也未被匠人发现。
天子明堂正缺栋梁之材,这边闲置那边需求两不相知。
谁能明白造物主的用意,只给良材不给好位置。
金张世家世代显贵,原宪这样的贤士却贫困潦倒。
貂蝉华服与牛衣粗衫,高低贵贱虽有差别。
但居高位者未必贤能,处下位者未必愚钝。
君不见珍贵的珊瑚生在深深海底,平凡的白榆却种在高高天上。
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和三年(808年),白居易时任翰林学士。当时朝中门阀制度森严,寒门士子难有出头之日。诗人借涧底松为喻,揭露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公,表达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社会现象的批判。
赏析
- 托物言志手法:
- 以”涧底松”喻埋没的寒门才士
- 用”明堂欠梁木”讽朝廷用人不当
- 对比艺术:
- 金张世禄与原宪贫的对比
- 海底珊瑚与天上白榆的对比
- 语言特色:
- “但与之材不与地”点明主旨
-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直指时弊
- 思想深度:
- 超越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 上升到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评价
- 宋代黄彻《䂬溪诗话》:”白乐天《涧底松》一篇,深得左思《咏史》遗意。”
-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借松喻才,指陈时病,可作《人才论》读。”
- 清代《唐宋诗醇》:”怨而不怒,讽喻之正宗也。”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