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闻虫

白居易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安身又不休。
霜夜月明风更急,寒灯无焰洞房幽。

拼音

chóng shēng dōng sī kǔ yú qiū,bù jiě ān shēn yòu bù xiū。
shuāng yè yuè míng fēng gèng jí,hán dēng wú yàn dòng fáng yōu。

注释

  1. 冬思:冬季的愁思
  2. 不解:不懂得
  3. 安身:安定栖息
  4. 无焰:没有火苗
  5. 洞房:深邃的内室

译文

冬夜虫鸣比秋更凄苦,不懂安栖又鸣叫不休。
霜重月明寒风更猛烈,孤灯无焰深室更清幽。

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约831-846年间),诗人退居洛阳履道里时。通过描写冬夜虫鸣的特殊景象,抒发晚年孤寂心境,体现白居易诗歌”老境渐于诗律细”的特点。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以虫写人的象征手法
  • 视听结合的描写方式
  • 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
  • 精炼含蓄的语言风格
  1. 情感表达:
  • 对生命顽强的感叹
  • 晚年孤寂心境的写照
  • 对自然现象的深刻体察
  1. 表现手法:
  • 反衬手法(以虫鸣反衬寂静)
  • 细节描写(寒灯无焰)
  • 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

评价

  1. 宋·苏轼评:”白公晚年诗,愈老愈工。”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乐天小诗,意到笔随,自是天籁。”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体现了白居易晚期诗歌”平淡中见深沉”的艺术境界。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