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拼音

rén jiān sì yuè fāng fēi jìn ,shān sì táo huā shǐ shèng kāi 。
zhǎng hèn chūn guī wú mì chù ,bú zhī zhuǎn rù cǐ zhōng lái 。

注释​

  1. ​​大林寺​​:唐代庐山大林寺,位于江西九江,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游历之地。
  2. ​​芳菲尽​​:百花凋零。
  3. ​​始盛开​​:桃花刚刚盛开,暗指山寺气候较平地寒冷,花期较晚。
  4. ​​长恨​​:深感遗憾。
  5. ​​转入此中​​:指春天悄然隐入山寺,暗喻自然规律的不可捉摸。

译文​

人间四月百花凋零殆尽,山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总遗憾春天逝去无处寻觅,却不知它悄然转入了这山寺之中。

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诗人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心情抑郁,遂游庐山散心。大林寺桃花迟开的奇景,引发其对自然规律与人生际遇的思考,借景抒怀。

赏析​

  1. ​​对比与哲思​​
    • ​​“人间四月”与“山寺桃花”​​:平地春尽与高山花开的对比,揭示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生命的顽强。
    • ​​“长恨春归”与“转入此中”​​:以“春归无觅”反衬“山寺逢春”,暗含对逆境中希望的坚守。
  2. ​​意境营造​​
    • ​​空间转换​​:从“人间”到“山寺”,由广阔到幽深,画面层次分明。
    • ​​虚实结合​​:“芳菲尽”为实景,“转入此中”为虚写,赋予春意灵动之美。
  3. ​​语言特色​​
    • ​​凝练隽永​​:二十八字浓缩自然哲理,如“始盛开”暗含时序之变。
    • ​​情感跌宕​​:从“长恨”的怅惘到“转入”的惊喜,情感起伏极具张力。

评价​

  • 《唐宋诗醇》评:“二十字如一笔画,写出春山幽境。”
  • 清代黄周星《唐诗快》称:“‘转入’二字,神来之笔,道尽春光去来之妙。”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