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拼音

bú yòng cái wéi míng fèng guǎn ,bú xū jié zuò diào yú gān 。
qiān huā bǎi cǎo diāo líng hòu ,liú xiàng fēn fēn xuě lǐ kàn 。

注释

  1. 鸣凤管:箫笛类乐器,传说吹奏时有凤鸣之声
  2. 钓鱼竿:竹制渔具,暗指隐逸生活
  3. 凋零后:指百花凋谢的冬季
  4. 纷纷雪:大雪纷飞时的景象

译文

不必将它制成凤鸣箫管,也无须截作垂钓鱼竿。
待千花百草凋零殆尽,且看它在风雪中傲然挺立。

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期(约829-846年)。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后,借咏竹表达超脱功利、坚守本真的生活态度,与其《池上篇》等晚年闲适诗一脉相承。

赏析

  1. 否定式表达的哲理
    • 连用”不用””不须”否定竹的实用价值,突出其本质之美
    • 与王安石《咏竹》”人怜直节生来瘦”形成不同审美视角
  2. 时空对比的深意
    • “千花百草”的繁华与”雪里看”的孤寂形成四季轮回的观照
    • 暗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儒家比德传统
  3. 晚年诗风的体现
    • 语言极简(全诗仅28字)而意蕴丰厚
    • 将道家”无用之用”思想融入日常咏物

评价

  • 宋代《诗人玉屑》评:”二十八字写尽竹魂,乐天晚岁绝句之冠。”
  • 日本学者入谷仙介认为此诗体现了白居易”晚年艺术返璞归真的境界”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