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拼音
gū shān sì běi jiǎ tíng xī,shuǐ miàn chū píng yún jiǎo dī。
jǐ chù zǎo yīng zhēng nuǎn shù,shuí jiā xīn yàn zhuó chūn ní。
luàn huā jiàn yù mí rén yǎn,qiǎn cǎo cái néng mò mǎ tí。
zuì ài hú dōng xíng bù zú,lǜ yáng yīn lǐ bái shā dī。
注释
-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 孤山寺:位于西湖孤山上的寺庙
- 贾亭:贾公亭,唐代建造的亭台
- 云脚低:云层低垂接近水面
- 暖树:向阳的树木
- 没马蹄:刚能遮住马蹄的高度
- 白沙堤:即白堤,西湖著名堤岸
译文
从孤山寺北面到贾公亭西,
湖水初涨与岸齐平,云层低垂。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抢向阳的树枝,
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
缤纷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眼,
浅浅的青草刚好能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走也走不够,
那绿杨成荫的白沙堤最令人流连。
背景
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年)或四年(824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诗人通过对早春西湖景色的细腻观察,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春行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闲适愉悦的心情。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观察入微:选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典型意象
- 层次分明: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移步换景
- 对仗工整:中间两联对仗精妙,自然流畅
- 语言平易:用词浅显易懂而意境深远
- 表现手法:
- 动静结合:莺争暖树(动)与云脚低垂(静)
- 点面结合:几处早莺(点)与乱花浅草(面)
- 情景交融:景物描写中自然流露喜悦之情
- 情感表达:
- “最爱”直抒胸臆,表现对西湖春景的无限喜爱
- “行不足”传达流连忘返的游赏之乐
评价
- 宋代苏轼评价:”乐天诗情高旷,如《钱塘湖春行》等作,皆天趣自然。”
- 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写景如在目前,是白诗本色。”
- 清代纪昀评:”眼前景,口头语,自饶风致。”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代表了白居易写景诗的最高成就,展现了其观察细致、语言平易的特点。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