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拼音

hǎi tiān dōng wàng xī máng máng,shān shì chuān xíng kuò fù cháng。
dēng huǒ wàn jiā chéng sì pàn,xīng hé yī dào shuǐ zhōng yāng。
fēng chuī gǔ mù qíng tiān yǔ,yuè zhào píng shā xià yè shuāng。
néng jiù jiāng lóu xiāo shǔ fǒu?bǐ jūn máo shè jiào qīng liáng。

注释

  1. 江楼:杭州城东楼
  2. 海天:指钱塘江入海口
  3. 星河:银河
  4. 晴天雨:风吹树叶声似雨
  5. 夏夜霜:月光照沙似霜
  6. 就:到…去

译文

东望海天暮色苍茫,
山势绵延江流悠长。
万家灯火环绕城郭,
一道星河倒映江心。
风吹古树声如晴日雨落,
月照平沙色似夏夜寒霜。
可否来江楼共消暑热?
比起你的茅舍这里更清凉。

背景

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年)夏,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诗人于江楼纳凉时创作,既描绘了杭州夏夜美景,又表达了邀友共赏的雅兴,展现了其闲适的生活情趣。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视角宏大:从海天到万家灯火的视野转换
    • 比喻精妙:”晴天雨””夏夜霜”的联想新颖
    • 对仗工整:中间两联对仗自然巧妙
    • 虚实相生:实景与想象的完美结合
  2. 表现手法:
    • 视听结合:灯火(视觉)与风声(听觉)
    • 通感运用:将视觉的”月”转化为触觉的”霜”
    • 对比手法:江楼与茅舍的清凉程度对比
  3. 情感表达:
    • 前六句写景中暗含愉悦
    • 末两句直接表达邀约之意
    • 全诗洋溢着闲适自得的情调

历史评价

  1.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评:”白公江楼诗,写景空阔,言情真切。”
  2.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称:”‘晴天雨”夏夜霜’之喻,可谓妙绝。”
  3.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赞:”白傅此诗,不减王孟。”
  4.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展现了白居易写景诗的艺术高度,是其闲适诗的代表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