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拼音
yǐ yà qīn zhěn lěng ,fù jiàn chuāng hù míng 。
yè shēn zhī xuě zhòng ,shí wén shé zhú shēng 。
注释
- 衾枕:被褥与枕头,代指床铺。
- 窗户明:因雪光映照,室内显得明亮。
- 夜深:深夜时分,强调时间推移。
- 折竹声:积雪压断竹枝的声音,侧面烘托雪势之大。
译文
已然惊觉被褥冰凉,又见窗外一片明亮。
更深方知雪势沉重,时时传来竹枝折断的声响。
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期间(约817年)。诗人冬夜独居,借雪夜之景抒写孤寂心境,以“折竹声”暗喻人生困境中的坚韧,体现其贬谪文学中“以景寓情”的独特风格。
赏析
- 感官交融
- 触觉:“衾枕冷”写寒夜侵骨;视觉:“窗户明”映雪光清冷;听觉:“折竹声”以声衬静,暗写雪势磅礴。
- 虚实结合
- 前两句实写寒夜之冷与雪光之明,后两句虚写“雪重”与“折竹”,由实入虚,意境深远。
- 托物言志
- “折竹”既写自然现象,又隐喻诗人虽遭贬谪仍坚守气节,以竹之坚韧自况。
评价
- 《唐宋诗醇》评:“二十字如一幅画,写出冬夜清寒。”
-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称:“白诗如《夜雪》,天然去雕饰,而意境深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