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拼音

wǒ yǒu suǒ niàn rén,gé zài yuǎn yuǎn xiāng。
wǒ yǒu suǒ gǎn shì,jié zài shēn shēn cháng。
xiāng yuǎn qù bù dé,wú rì bù zhān wàng。
cháng shēn jiě bù dé,wú xī bù sī liang。
kuàng cǐ cán dēng yè,dú sù zài kōng táng。
qiū tiān shū wèi xiǎo,fēng yǔ zhèng cāng cāng。
bù xué tóu tuó fǎ,qián xīn ān kě wàng?

注释

  1. 远远乡:遥远的他乡
  2. 深深肠:内心深处
  3. 瞻望:遥望
  4. 思量:思念
  5. 残灯:将尽的灯烛
  6. 头陀法:佛教苦修之法
  7. 前心:往日的情意

译文

我有思念的人,远在遥遥他乡;
我有感伤的事,缠在深深心肠。
他乡遥远不能去,没有一天不遥望;
心肠深结解不开,没有一夜不思量。
何况在这残灯夜,独自宿在空堂上。
秋夜漫长天未明,风雨交加正凄凉。
若不学那苦修法,往日深情怎能忘?

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时年40岁,任京兆府户曹参军。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中年白居易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融合了其个人情感与佛教思想的影响。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复沓手法:”我有所…””无…不…”的重复句式增强抒情
    • 对仗工整:前八句形成四组工整对应
    • 环境烘托:以”残灯夜””风雨”渲染孤寂氛围
    • 语言质朴: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
  2. 表现手法:
    • 层层递进:从思念到感伤,再到孤寂夜境
    • 虚实结合:实写夜雨场景,虚写远方故人
    • 佛理融入:结尾引入佛教修行思想
  3. 情感表达:
    • “远远乡””深深肠”表现思念之深切
    • “无日不””无夕不”强调思念之恒久
    • 结尾反问凸显无法忘怀的惆怅

评价

  1. 宋代黄彻《䂬溪诗话》评:”白公此诗,真情实感,最能动人心魄。”
  2.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语浅意深,中岁白诗之代表作。”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赞:”一往情深,缠绵悱恻。”
  4.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由讽喻转向感伤的过渡期特征,是其抒情诗的重要作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