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白居易

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
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
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

拼音

jìn rì sōng xià zuò,yǒu shí chí pàn xíng。
xíng lì yǔ zuò wò,zhōng huái dàn wú yíng。
bù jué liú nián guò,yì rèn bái fà shēng。
bù wéi shì suǒ bó,ān dé suì xián qíng。

注释

  1. 中怀:内心
  2. 澹无营:淡泊无求
  3. 流年:流逝的时光
  4. 世所薄:被世俗轻视
  5. 遂:实现
  6. 闲情:闲适的情怀

译文

整日在松树下静坐,
偶尔到池塘边漫步。
无论是行走或坐卧,
内心都淡泊无求。
不知不觉岁月流逝,
任凭白发自然生长。
若非被世俗看轻,
怎能实现这份闲情?

背景

此诗作于大和七年(833年)左右,白居易62岁,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诗人经历政治起伏后选择闲适生活,诗中表达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反映其融合儒释道思想后的晚年心境。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淡: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哲理
    • 动静结合:静坐与漫步的对比
    • 意境空灵:创造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 结构精巧:前六句叙事,末两句点睛
  2. 表现手法:
    • 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地记录日常生活
    • 反衬手法:以”世所薄”反衬”闲情”可贵
    • 哲理融入:将人生感悟自然融入生活场景
  3. 情感表达:
    • “澹无营”表现超脱心态
    • “任白发”显示顺其自然
    • 末句暗含对世俗的疏离
    • 全诗充满智者通达的情怀

评价

  1. 宋代苏轼评:”读此诗,知乐天晚年心境。”
  2. 明代袁宏道《瓶史》称:”二十字中,自有无限天机。”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赞:”平淡中见真味,白诗至境。”
  4.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白居易晚年”中隐”思想的诗意表达,代表其闲适诗的艺术高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