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

白居易

面瘦头斑四十三,谪居江州为司马。
老去何曾忘故园,新来且喜得闲身。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长笑灵均非达者,空将愁思托离骚。

拼音

miàn shòu tóu bān sì shí sān,zhé jū jiāng zhōu wéi sī mǎ。
lǎo qù hé céng wàng gù yuán,xīn lái qiě xǐ dé xián shēn。
zhòng táo dào shì guī hé chù?qián dù liú láng jīn yòu lái。
cháng xiào líng jūn fēi dá zhě,kōng jiāng chóu sī tuō lí sāo。

注释

  1. 谪居:被贬官居住
  2. 江州:今江西九江
  3. 司马:州刺史的佐官
  4. 种桃道士:借指当权者
  5. 前度刘郎:用刘禹锡典故,暗指自己
  6. 灵均:屈原的字
  7. 离骚:屈原代表作

译文

面容消瘦头发斑白四十三岁,被贬江州担任司马一职。
年老何曾忘记故乡,新近反而庆幸获得清闲。
当年种桃的道士去了何处?曾经的刘郎如今又回来。
常笑屈原不是通达之人,徒然将愁思寄托《离骚》。

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次年。诗人借屈原典故,表达对贬谪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无奈自嘲,又显豁达从容,是其贬谪诗中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用典精妙(刘郎、灵均)
  • 对比鲜明(忘故园/得闲身)
  • 语言诙谐中见深沉
  • 自我解嘲的独特视角
  1. 情感表达:
  • 贬谪的无奈
  • 随遇而安的豁达
  • 对当权者的讽刺
  • 对屈原式执着的反思
  1. 表现手法:
  • 自画像式开篇
  • 典故的翻新运用
  • 反诘句式增强力度
  • 以古讽今

评价

  1. 宋·黄庭坚:”乐天谪居诗,愈俗愈雅。”
  2. 明·杨慎:”此诗见白公处世哲学,非一般迁客可比。”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展现了白居易”儒家达观精神与道家超脱思想的融合”。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