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二林寺

白居易

下马二林寺,翛然进松门。
青苔满阶砌,白鸟占庭园。
虚室有真趣,闲门无俗喧。
经行心自远,坐卧意弥敦。
日暮香风起,萧条钟磬繁。
因思陶靖节,顿欲弃华轩。

拼音

xià mǎ èr lín sì,xiāo rán jìn sōng mén。
qīng tái mǎn jiē qì,bái niǎo zhàn tíng yuán。
xū shì yǒu zhēn qù,xián mén wú sú xuān。
jīng xíng xīn zì yuǎn,zuò wò yì mí dūn。
rì mù xiāng fēng qǐ,xiāo tiáo zhōng qìng fán。
yīn sī táo jìng jié,dùn yù qì huá xuān。

注释

  1. 二林寺:庐山著名寺庙,分东林寺、西林寺
  2. 翛(xiāo)然:无拘无束貌
  3. 阶砌:台阶
  4. 虚室:空寂的禅房
  5. 经行:佛教徒修行方式
  6. 陶靖节:陶渊明(私谥靖节)
  7. 华轩:华丽的车驾,指官场生活

译文

下马来到二林寺,悠然步入松柏山门。
青苔爬满石台阶,白鸟栖息在庭园。
空寂禅房有真趣,清静山门无尘喧。
漫步修行心境远,坐卧之间意更纯。
日暮时分香风起,萧疏中钟磬声繁。
因而思念陶渊明,顿时欲弃官场奔。

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诗人游庐山二林寺,深受佛寺清幽环境感染,产生归隐之念,是其”闲适诗”的代表作,反映其贬谪期间的思想转变。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转换自然(由外而内)
  • 声色描写细腻(青苔、白鸟、钟磬)
  • 对仗工整巧妙(虚室/闲门)
  • 用典不着痕迹(陶渊明)
  1. 思想内涵:
  • 对清净佛门的向往
  •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隐逸情怀的抒发
  • 儒释思想的融合
  1. 表现- 白描手法(青苔、白鸟)
  • 以动衬静(钟磬声)
  • 触景生情
  • 卒章显志

评价

  1. 宋·苏轼:”读此诗如入庐山境。”
  2. 明·钟惺:”白公山水诗,以此为最得陶谢神韵。”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佛教中国化过程的诗意呈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