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
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
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
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拼音
qī yuè xíng yǐ bàn,zǎo liáng tiān qì qīng。
qīng chén qǐ jīn zhì,xú bù chū chái jīng。
lù zhàng qióng zhú lěng,fēng jīn yuè jiāo qīng。
xián xié dì zhí bèi,tóng shàng qiū yuán xíng。
xīn zǎo wèi quán chì,wǎn guā yǒu yú xīn。
yī yī tián jiā sǒu,shè cǐ xiāng féng yíng。
zì wǒ dào cǐ cūn,wǎng lái bái fà shēng。
cūn zhōng xiāng shí jiǔ,lǎo yòu jiē yǒu qíng。
liú lián xiàng mù guī,shù shù fēng chán shēng。
shì shí xīn yǔ zú,hé shǔ jiā dào qīng。
jiàn cǐ lìng rén bǎo,hé bì dài xī chéng?
注释
- 原上:郊外原野
- 巾栉:梳洗
- 柴荆:柴门
- 筇竹:竹杖
- 越蕉:蕉布衣衫
- 西成:秋收(《尚书》”平秩西成”)
- 依依:亲切貌
- 设此:设宴
译文
七月已过半旬,清晨凉爽天晴。
早起梳洗完毕,缓步走出柴门。
竹杖沾露清冷,蕉衣迎风轻盈。
闲带弟侄晚辈,同去秋原游行。
新枣尚未全红,晚瓜犹有馀馨。
亲切农家老翁,设宴相迎我们。
自我来到此村,往来白发增生。
村中相识已久,老幼皆有真情。
留连至晚方归,树树蝉鸣声声。
此时新雨充足,禾黍夹道青青。
见此丰年景象,何必苦待秋成?
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白居易六十二岁,退居洛阳履道里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与村民同游秋原的场景,展现其晚年亲近田园的生活状态,是其”闲适诗”的典型代表。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叙事流畅自然
- 细节生动鲜活(露杖、风襟)
- 语言通俗亲切
- 白描手法纯熟
- 情感表达:
-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与村民的真挚情谊
- 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 丰年喜悦的共情
- 表现手法:
- 时间线索清晰(清晨至向暮)
- 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触觉)
- 对话感营造(”自我到此村”)
- 生活化哲理
评价
- 宋·苏轼:”乐天闲适诗,愈俗愈雅。”
- 明·袁宏道:”此诗字字是田家语,句句是士人心。”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中唐田园诗的新变代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