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山中作

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拼音

wú cái bù gǎn lèi míng shí,sī xiàng dōng xī shǒu gù lí。
qǐ yàn shàng píng hūn jià zǎo,què xián táo lìng qù guān chí。
cǎo jiān qióng xiǎng lín qiū jí,shān lǐ chán shēng bó mù bēi。
jì mò chái mén rén bù dào,kōng lín dú yǔ bái yún qī。

注释

  1. 尚平:东汉隐士尚长,字子平,子女婚嫁后即隐居
  2. 陶令:陶渊明,曾任彭泽令
  3. 蛩:蟋蟀
  4. 薄暮:傍晚
  5. 白云期:与白云为伴的隐逸生活

译文

自知无才不敢拖累清明时世,
只想去东溪守护旧日篱笆。
岂是嫌弃尚平隐居太早,
倒是埋怨陶渊明辞官太迟。
草间蟋蟀的鸣叫透着秋意急促,
山中蝉声在黄昏时分更显悲凉。
寂寞的柴门无人来访,
空寂山林独与白云相约。

背景

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具体时间约在天宝末年。诗中通过对比历史隐士,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透露出对仕途的失望,是其晚年思想的重要写照。

赏析

  1. 用典艺术:尚平、陶令典故的反向运用
  2. 秋意渲染:蛩响、蝉声营造悲秋氛围
  3. 情感表达:”独与白云期”的孤高情怀
  4. 语言特色:虚词”岂”、”却”的转折妙用
  5. 结构安排:前四句议论,后四句写景,情景交融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右丞晚作,字字血泪”
  2. 明代胡应麟称:”用典翻新,最见功力”
  3. 清代沈德潜认为:”结句高绝,一片神行”
  4. 现代学者视为研究王维仕隐观的关键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