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拼音
qīng chuān dài cháng báo , chē mǎ qù xián xián 。
liú shuǐ rú yǒu yì , mù qín xiāng yǔ huán 。
huāng chéng lín gǔ dù , luò rì mǎn qiū shān 。
tiáo dì sōng gāo xià , guī lái qiě bì guān 。
注释
- 归嵩山作:王维晚年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展现归隐心境与山水意境。
- 清川带长薄:清川指清澈的河流,长薄为草木丛生的原野,描绘归途开阔景象。
- 车马去闲闲:车马缓行,步履悠然,暗含诗人从容淡泊之态。
- 流水如有意:流水声似含送别之意,拟人手法强化人与自然的共鸣。
- 暮禽相与还:黄昏鸟兽结伴归巢,反衬诗人归隐的孤独与自然规律的永恒。
- 荒城临古渡:荒凉城池紧邻古老渡口,与归隐的孤寂呼应。
- 落日满秋山:落日余晖浸染整片秋山,渲染苍茫意境,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
- 迢递嵩高下:迢递形容山势绵延遥远,嵩高指嵩山,点明归隐地点。
- 归来且闭关:闭关既指关闭山门隐居,亦隐喻与世俗隔绝的心境。
译文
清澈河流蜿蜒过草木丛生的原野,
车马缓行,步履悠然。
流水潺潺似含送别情意,
暮色中鸟兽结伴归向山林。
荒凉城池紧邻古老渡口,
落日余晖浸染整片秋山。
迢迢远山间我回到嵩山脚下,
从此闭门谢客,静守心田。
背景
此诗作于王维晚年(约唐玄宗天宝年间)辞官归隐嵩山途中。王维因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专权而心灰意冷,决意远离朝堂。诗中“闭关”不仅是归隐行为,更是其禅宗思想“空寂无住”的实践,融合了道家自然观与佛家出世观。
赏析
全诗以归隐路径为线索,勾勒出“行—望—感—悟”的层次。前四句写归途动态:清川、流水、暮禽等意象明净悠远,暗含对世俗的疏离;后四句转向静态画面:荒城、落日、秋山渲染苍茫萧瑟,最终以“闭关”收束,点明心境从“闲闲”到“孤寂”的升华。“流水有意”与“暮禽知还”形成自然与人的双向互动,既赞颂隐逸生活的和谐,又暗藏对生命归宿的哲思。
评价
苏轼评其“诗中有画”,认为“落日满秋山”以色彩与空间构建出“可游可居”的意境;胡应麟赞其“气韵生动”,指出“荒城”“古渡”暗含历史虚无感,与禅宗“诸法空相”相通;赵翼评其“淡而愈浓”,认为“闭关”之语以极简语言传递深邃禅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