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
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
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去,行行没馀齿。
拼音
tián shè yǒu lǎo wēng,chuí bái héng mén lǐ。
yǒu shí nóng shì xián,dǒu jiǔ hū lín lǐ。
xuān guō máo yán xià,huò zuò huò fù qǐ。
duǎn hè bù wéi báo,yuán kuí gù zú měi。
dòng zé zhǎng zǐ sūn,bù céng xiàng chéng shì。
wǔ dì yǔ sān wáng,gǔ lái chēng tiān zǐ。
gān gē jiāng yī ràng,bì jìng hé zhě shì?
dé yì gǒu wéi lè,yě tián ān zú bǐ。
qiě dāng fàng huái qù,xíng xíng mò yú chǐ。
注释
- 垂白:白发下垂,指年老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喧聒:喧闹嘈杂
- 短褐:粗布短衣
- 园葵:园中种植的冬葵(古代常见蔬菜)
- 五帝三王:传说中的上古贤君
- 干戈:战争
- 揖让:禅让,和平传位
- 没馀齿:度过余生
译文
农家有位老翁,白发垂在柴门前。
农闲时节常备酒,招呼邻里来相聚。
茅檐之下喧闹声,众人时坐时又起。
粗布短衣不觉薄,园中冬葵足美味。
行动总有子孙伴,从不向往城市里。
五帝三王古圣君,历来被称好天子。
武力征伐与禅让,究竟哪个更可取?
得意时且自寻乐,田野生活何鄙夷。
且放宽心怀度日,漫步度过我余生。
背景
此诗作于王维中年隐居时期(约745-755年)。诗人通过塑造知足常乐的老农形象,对比古代圣王的统治方式,表达对简朴生活的肯定,是其田园诗的重要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写农家场景
- 对比结构(老农/帝王)
- 口语化表达(”或坐或复起”)
- 哲理思考自然融入
- 思想内涵:
-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 对权力更迭的反思
- 儒道思想的融合
- 盛唐乡村的微观呈现
- 表现手法:
- 人物特写(老翁形象)
- 声音描写(喧聒)
- 反诘手法(”毕竟何者是”)
- 以浅喻深(园葵喻简朴)
评价
- 宋·苏轼:”摩诘此诗,真得野老趣。”
- 明·唐汝询:”右丞偶然作,此篇最见天机。”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盛唐田园诗的思想性突破”。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