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作六首·其三

王维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
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拼音

rì xī jiàn tài háng,chén yín wèi néng qù。
wèn jūn hé yǐ rán,shì wǎng yīng wǒ gù。
xiǎo mèi rì chéng zhǎng,xiōng dì wèi yǒu qǔ。
jiā pín lù jì báo,chǔ xù fēi yǒu sù。
jǐ huí yù fèn fēi,chí chú fù xiāng gù。
sūn dēng cháng xiào tái,sōng zhú yǒu yí chù。
xiāng qù jù jǐ xǔ,gù rén zài zhōng lù。
ài rǎn rì yǐ báo,chán jì rì yǐ gù。
hū hū wú jiāng xíng,níng sì suì yún mù。

注释

  1. 太行:太行山,此处指隐居之地
  2. 世网:世俗的束缚
  3. 婴:缠绕
  4. 孙登:晋代隐士,善长啸
  5. 爱染:佛教术语,指世俗欲望
  6. 禅寂:禅定寂静
  7. 宁俟:岂能等待

译文

朝夕遥望太行山,沉吟徘徊未能往。
问我为何会这样,世俗牵绊是缘由。
小妹日渐已长大,兄弟尚未娶新娘。
家贫俸禄又微薄,向来没有积蓄藏。
多次想要奋飞去,犹豫再三又回望。
孙登长啸的高台,松竹依然在那方。
相距能有多遥远,故人已在半路上。
世俗执念日渐淡,禅定功夫日益强。
忽然我将要启程,何必等待岁暮降。

背景

此诗作于王维中年(约745-755年),当时诗人处于仕隐矛盾中。通过”欲隐不能”的心理描写,展现传统士人的家庭责任与隐逸理想的冲突,是其”仕隐诗”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自问自答结构
  • 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 细节描写(小妹、兄弟)
  • 语言质朴深沉
  1. 思想内涵:
  • 家庭责任的担当
  • 隐逸理想的坚持
  • 佛教思想的渗透
  • 盛唐士人的典型困境
  1. 表现手法:
  • 空间意象(太行/长啸台)
  • 时间意识(日已薄/岁云暮)
  • 用典自然(孙登)
  • 心理描写细腻

评价

  1. 宋·黄庭坚:”右丞此诗,道尽士人两难。”
  2. 明·胡应麟:”唐人仕隐诗,此篇最见真性情。”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唐代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典型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