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拼音
lǎo lái lǎn fù shī,wéi yǒu lǎo xiāng suí。
sù shì miù cí kè,qián shēn yīng huà shī。
bù néng shě yú xí,ǒu bèi shì rén zhī。
míng zì běn jiē shì,cǐ xīn hái bù zhī。
注释
- 宿世:佛教用语,指前世
- 谬词客:误作文人(自谦之词)
- 余习:佛教用语,指前世遗留的习气
- 名字:指”诗人”与”画师”的称号
- 不知:意为不在意这些虚名
译文
年老渐懒于作诗,只有衰老常相伴。
前世错当了文人,前身应是画师身。
未能舍弃旧习气,偶然被世人知晓画名声皆虚妄,此心早已不挂怀。
背景
此诗是王维晚年(约758年后)在辋川隐居时所作,为《偶然作》组诗的最后一首。诗人以佛教思想回顾一生,表达对诗画名声的超脱,是其晚年”禅诗”的代表作,展现了彻悟后的心境。
赏析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淡如话
- 佛教术语自然融入
- 自嘲笔调中见真性
- 结构回环呼应
- 思想内涵:
- 对艺术生涯的反思
- 佛教”无我”观的体现
- 对名声的彻底超脱
- 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 表现手法:
- 今昔对照(老来/宿世)
- 矛盾修辞(”不知”与”知”)
- 以退为进(自贬中见境界)
- 留白艺术(不具体写”此心”)
评价
- 宋·苏轼:”摩诘此诗,可谓透脱生死。”
- 明·钟惺:”右丞绝笔,已入圣境。”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中国艺术家人格完成的诗性宣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