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拼音
cháng ān shào nián yóu xiá kè,yè shàng shù lóu kàn tài bái。
lǒng tóu míng yuè jiǒng lín guān,lǒng shàng xíng rén yè chuī dí。
guān xī lǎo jiàng bù shèng chóu,zhù mǎ tīng zhī shuāng lèi liú。
shēn jīng dà xiǎo bǎi yú zhàn,huī xià piān pí wàn hù hòu。
sū wǔ cái wéi diǎn shǔ guó,jié máo kōng jìn hǎi xī tóu。
注释
-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 太白:金星,主兵事,古人认为其高悬预示战事
- 陇头:陇山一带,今陕西陇县西北
- 迥临关:高高照耀边关
- 关西老将:函谷关以西的老将军
- 偏裨:副将
-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
- 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的使臣
- 典属国:汉代掌管民族事务的官职(九卿之一)
- 节旄:使节所持的旌节,饰以牦牛尾
译文
长安城的少年游侠,夜登戍楼观望太白星。
陇山明月高照边关,路上行人夜吹羌笛。
关西老将愁绪万千,驻马聆听泪流不止。
身经百战功勋累累,麾下副将却封了侯。
苏武归来仅任典属国,持节的旌穗在海西头早已落尽。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后期(约740年),王维对边将功高不赏的社会现象有所感触。诗中通过对比少年游侠的意气风发与关西老将的悲凉境遇,反映唐代边陲将士的生存状况。
赏析
- 前四句写少年豪情,后六句写老将悲辛,形成强烈反差
- “明月””羌笛”等意象渲染边关苍凉氛围
- “麾下偏裨万户侯”直指赏罚不公的社会现实
- 苏武典故深化历史厚重感
- 七言转韵灵活,情感起伏跌宕
评价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感慨深至,实为老杜《兵车行》先声。”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双管齐下,悲壮淋漓,右丞变调之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