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拼音
wàn hè shù cān tiān,qiān shān xiǎng dù juān。
shān zhōng yī yè yǔ,shù miǎo bǎi chóng quán。
hàn nǚ shū tóng bù,bā rén sòng yù tián。
wén wēng fān jiào shòu,bù gǎn yǐ xiān xián。
注释
- 梓州:今四川三台县。
- 李使君:姓李的刺史,使君为汉代对刺史的尊称。
- 壑:山谷。
-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鸣声凄切。
- 树杪:树梢。
- 汉女:指蜀地少数民族妇女。
- 输橦布:缴纳橦布(一种木棉织品)。
- 巴人:蜀地百姓。
- 讼芋田:因芋田纠纷诉讼。
- 文翁:西汉蜀郡太守,曾兴办教育。
- 翻教授:效仿文翁推行教化。
译文
万壑古树高耸入云,千山回荡杜鹃啼鸣。
山中一夜春雨过后,树梢飞泻百道泉流。
蜀女以橦布缴赋税,巴人因芋田起争讼。
望你效仿文翁施教,莫倚先贤碌碌无为。
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时期,王维为友人李使君赴任梓州刺史而写。梓州地处西南,唐代属边远州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王维借送行勉励李使君效仿汉代文翁,以教化振兴当地。
赏析
- 写景壮阔:前四句描绘梓州山水,以“万壑”“千山”展现雄奇景象,“一夜雨”与“百重泉”呼应,凸显动态美。
- 风土纪实:后四句转写民生,通过“输橦布”“讼芋田”反映当地经济与纠纷,兼具真实性与地域特色。
- 用典寄意:尾联借文翁典故,委婉提醒李使君勤政兴教,体现诗人对友人的期许。
- 结构精巧:由景入事,由实转虚,层层递进,兼具送别诗的深情与劝勉诗的理趣。
评价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前四句高调摩云,后四句质意如铁。”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赞:“结意寓勉于讽,古人赠言之体。”
- 近代学者认为此诗融合盛唐山水诗的气象与政治关怀,是王维早期“清雄”风格的代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