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
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
拼音
fù yǔ dào biān zhōu,míng jiā dù lǒng tóu。
yún huáng zhī sāi jìn,cǎo bái jiàn biān qiū。
注释
- 陇上:陇山以西地区,今甘肃一带
- 负羽:背负羽箭,指从军
- 鸣笳:吹奏胡笳(古代军中乐器)
- 陇头:陇山山头
- 云黄:边塞风沙使云色发黄
- 草白:秋霜使草色变白
译文
背负弓箭到边州,胡笳声声过陇头。
云色泛黄知塞近,草染白霜见边秋。
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37岁,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节度使幕府。诗人通过边塞风物的白描,展现戍边将士的生活,是其早期”边塞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四句皆对仗工整
- 色彩对比强烈(黄云/白草)
- 视听结合(笳声/云色)
- 语言凝练如画
- 思想内涵:
- 对戍边将士的敬意
- 边塞风物的诗意捕捉
- 盛唐边塞生活的缩影
- 个人仕途的侧面反映
- 表现手法:
- 以小见大(通过云草写边塞)
- 动静结合(鸣笳/静景)
- 季节暗示(”边秋”)
- 空间递进(远到近)
评价
- 宋·刘辰翁:”摩诘边塞诗,此篇最得简远之致。”
- 明·李攀龙:”二十字边塞,抵得《从军行》数篇。”
- 清·沈德潜:”王右丞’云黄’二句,已开岑参边塞先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