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栖曲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拼音

gū sū tái shàng wū qī shí,wú wáng gōng lǐ zuì xī shī。
wú gē chǔ wǔ huān wèi bì,qīng shān yù xián bàn biān rì。
yín jiàn jīn hú lòu shuǐ duō,qǐ kàn qiū yuè zhuì jiāng bō。
dōng fāng jiàn gāo nài lè hé!

注释

  1. 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位于今苏州,象征奢靡享乐。
  2. 乌栖时:乌鸦归巢时分,暗示黄昏,暗喻衰败。
  3. 吴王、西施:夫差与越国美女西施,典故指向荒淫误国。
  4. 银箭金壶:古代计时工具,漏水增多表示长夜将尽。
  5. 东方渐高:太阳升起,喻指狂欢终将结束。

译文

姑苏台上乌鸦归巢的黄昏,吴王宫里西施已醉态朦胧。
吴地的歌声楚地的舞蹈尚未停歇,青山已吞没了半轮落日。
铜壶滴漏的水越积越多,起身只见秋月沉入江波。
东方渐白,可这狂欢又能如何延续?

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漫游吴越时期(约726年),借吴王夫差沉迷酒色亡国的历史,暗讽唐玄宗后期荒淫享乐。李白途经姑苏台遗址,感怀古今,以乐府旧题《乌栖曲》讽喻现实。

赏析

  1. 意象对比:
    • 黄昏(乌栖)、落日、秋月坠江等意象串联,形成时间流逝的紧迫感。
    • “青山衔日”以拟人手法写自然规律不可违抗,暗示王朝衰亡必然。
  2. 结构张力:
    前四句铺陈狂欢,后三句急转直下,通过“漏水多”“月坠波”等细节,揭示欢宴的短暂与虚妄。
  3. 政治隐喻:
    末句“东方渐高奈乐何”暗指统治者纵欲无度,终将面临败亡,呼应开元盛世下的隐忧。

评价

  1. 唐代孟棨《本事诗》载贺知章见此诗叹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末句用反诘收束,讽刺深婉,妙在不说尽。”
  3. 现代学者袁行霈评:“以极简笔墨浓缩历史兴亡,乐府体中见批判锋芒。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