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为往唐州

王维

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
四愁连汉水,百口寄随人。
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
朝端肯相送,天子绣衣臣。

拼音

wǎn luò yǒu fēng chén,jūn xíng duō kǔ xīn。
sì chóu lián hàn shuǐ,bǎi kǒu jì suí rén。
huái sè yīn qīng zhòu,yáng huā rě mù chūn。
cháo duān kěn xiāng sòng,tiān zǐ xiù yī chén。

注释

  1. 丘为:王维友人,生平不详
  2. 唐州:今河南唐河县
  3. 宛洛:南阳与洛阳,指中原要地
  4. 四愁:化用张衡《四愁诗》,喻多重愁绪
  5. 百口:全家老小
  6. 绣衣臣:指御史等天子近臣

译文

宛洛道上多风尘,君此行路必艰辛。
愁思绵绵连汉水,全家老小寄随人。
槐树荫浓遮白昼,杨花纷飞扰暮春。
朝中显贵肯相送,因君本是天子臣。

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后期(约735年),王维35岁左右在长安任职时。友人丘为(可能为监察御史)外放唐州,诗人通过中原风物的描写,表达对友人仕途坎坷的同情,是其早期”仕宦送别诗”的代表。

赏析

  1. 艺术特色:
  • 首联直陈行路艰难
  • “四愁”双关地理与心境
  • 槐杨意象形成光影对比
  • 结句暗含政治隐喻
  1. 思想内涵:
  • 对友人贬谪的委婉同情
  • 盛唐官员的仕途风险
  • 家族羁绊与政治抱负的矛盾
  • 都城与地方的二元对立
  1. 表现手法:
  • 数字强化(四愁/百口)
  • 季节暗示(暮春)
  • 借代手法(绣衣代指官职)
  • 以景衬情(风尘/杨花)

评价

  1. 宋·刘辰翁:”‘槐色’二句,不怨而怨,右丞早年已具此手段。”
  2. 明·李攀龙:”唐人送贬谪诗,此篇最得体要。”
  3. 清·沈德潜:”结句着’肯’字,见长安冠盖炎凉之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