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员外贤郎

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拼音

shào nián hé chù qù?fù mǐ shàng tóng liáng。
jiè wèn ā róng fù,zhī wèi tóng zǐ láng。
yú jiān qǐng shī fù,tóng bù zuò yī shang。
yì yǐ fú shuāi bìng,guī lái xìng kě jiāng。

注释

  1. 李员外:名不详,时任员外郎
  2. 贤郎:对他人儿子的尊称
  3. 铜梁:山名,在今四川铜梁县
  4. 阿戎:晋代王戎,此处借指李员外
  5. 童子郎:汉代官名,指少年才俊
  6. 鱼笺:蜀地特产鱼子笺
  7. 橦布:蜀地特产橦华布
  8. 薏苡:薏米,可入药

译文

少年此去往何方?背负米粮上铜梁。
试问令尊李员外,方知公子本才郎。
鱼子笺纸求诗赋,橦华细布制衣裳。
薏米或可医衰病,愿君早日平安还。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约730年),王维30岁左右在长安任职时。为送别友人李员外之子赴蜀地而作,表达对晚辈的关爱与期许,是其”赠别诗”中少见的关注少年题材之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问答式开篇
  • 蜀地特产铺陈(鱼笺/橦布/薏苡)
  • 长辈口吻亲切
  • 结句殷切叮咛
  1. 思想内涵:
  • 对晚辈的关怀
  • 蜀地风物的欣赏
  • 传统孝道的体现
  • 平安归来的祝愿
  1. 表现手法:
  • 借代手法(阿戎代指)
  • 地方特色意象
  • 虚实相生(现实路途/想象场景)
  • 语言质朴自然

评价

  1. 明·胡震亨:”右丞此篇,得赠别之体要”
  2. 清·沈德潜:”‘负米’二字,见唐人重孝道”
  3. 近代学者认为此诗”开杜甫《赠卫八处士》先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