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拼音

míng dào héng shān yǔ dòng tíng,ruò wéi qiū yuè tīng yuán shēng。
chóu kàn běi zhǔ sān xiāng yuǎn,è shuō nán fēng wǔ liǎng qīng。
qīng cǎo zhàng shí guò xià kǒu,bái tóu làng lǐ chū pén chéng。
cháng shā bù jiǔ liú cái zǐ,jiǎ yì hé xū diào qū píng。

注释

  1. 杨少府:名不详,时任县尉
  2. 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3. 若为:怎能
  4. 北渚:洞庭湖北岸小洲
  5. 五两:古代测风器
  6. 青草瘴:春夏之交的瘴气
  7. 夏口:今湖北汉口
  8. 湓城:今江西九江
  9. 贾谊:西汉政论家,曾被贬长沙
  10. 屈平:屈原

译文

明日你将到衡山洞庭,怎忍秋夜听猿哀鸣?
愁看北渚三湘路远,厌说南风五两轻飘。
青草瘴起时过夏口,白头浪里离湓城。
长沙不会久留才子,贾谊何必为屈原伤情?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37岁任监察御史时。友人杨少府被贬郴州,诗人通过湘楚风物的描写表达慰藉之情,是其”贬谪送别诗”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地理意象密集(衡山/洞庭/三湘等)
  • 历史典故精当
  • 对仗工整巧妙
  • 虚实结合
  1. 思想内涵:
  • 对友人的宽慰
  • 对贬谪的豁达
  • 历史兴亡的感慨
  • 文人相惜的情谊
  1.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 用典言志
  • 对比手法
  • 反问修辞

评价

  1. 明·王世贞:”右丞此诗,得慰贬之体”
  2. 清·沈德潜:”结用贾屈,倍觉深婉”
  3. 近代学者认为此诗”开刘长卿贬谪诗先河”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