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中。
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拼音
làng dòng guàn yīng jǐng,xún yáng jiāng shàng fēng。
kāi fān rù tiān jìng,zhí xiàng péng hú zhōng。
luò jǐng zhuǎn shū yǔ,qíng yún sàn yuǎn kōng。
míng shān fā jiā xìng,qīng shǎng yì hé qióng?
shí jìng guà yáo yuè,xiāng lú miè cǎi hóng。
xiāng sī jù duì cǐ,jǔ mù yǔ jūn tóng。
注释
- 寻阳城:今江西九江
- 彭蠡:鄱阳湖古称
- 灌婴井:九江古井,传为汉将灌婴所凿
- 天镜:形容鄱阳湖水面如镜
- 石镜:庐山石镜峰
- 香炉:庐山香炉峰
- 黄判官:名不详的判官友人
译文
灌婴井水随风浪动,寻阳江上起秋风。
扬帆驶入如镜湖面,直奔彭蠡湖心中。
夕阳转瞬疏雨过,晴云散尽远天空。
名山引发佳兴致,清幽之赏岂有终?
石镜峰悬遥远月,香炉峰隐去彩虹。
相思同对此美景,举目与君心意通。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年(750年),李白50岁左右漫游江西时。诗人泛舟鄱阳湖,寄诗友人表达共赏山水之情,是其”山水寄怀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转换自然(井-江-湖-山)
- 气象变化生动(落景-疏雨-晴云)
- 对仗精巧(石镜-香炉)
- 结句情感升华
- 思想内涵:
-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 知音共赏的渴望
- 人生快意的抒发
- 时空永恒的感悟
- 表现手法:
- 比喻新颖(天镜)
- 动静结合(浪动-风起)
- 远近对照(遥月-彩虹)
- 情景交融
评价
- 宋·严羽:”‘入天镜’三字,得山水真趣”
- 明·胡应麟:”结句’与君同’,见太白交友之诚”
- 清·王琦:”四十字中,山水朋友之情俱尽”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