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李白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拼音

gāo táng fěn bì tú péng yíng,zhú qián yī jiàn cāng zhōu qīng。
hóng bō xiōng yǒng shān zhēng róng,jiǎo ruò dān qiū gé hǎi wàng chì chéng。
guāng zhōng zhà xǐ lán qì miè,wèi féng shān yīn qíng hòu xuě。
huí xī bì liú jì wú xuān,yòu rú qín rén yuè xià kuī huā yuán。
liǎo rán bù jué qīng xīn hún,zhī jiāng dié zhàng míng qiū yuán。
yǔ jūn duì cǐ huān wèi xiē,fàng gē xíng yín dá míng fā。
què gù hǎi kè yáng yún fān,biàn yù yīn zhī xiàng míng bó。

注释

  1. 金城尉叔卿:李白族弟李叔卿,时任金城县尉
  2. 蓬瀛:蓬莱、瀛洲,海上仙山
  3. 丹丘:传说中昼夜常明的仙山
  4. 赤城:浙江天台山赤城山,道教名山
  5. 山阴:今浙江绍兴,以雪景闻名
  6. 秦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避秦乱之人
  7. 溟渤:泛指浩瀚大海
  8. 明发:天亮出发

译文

高堂白壁绘仙山,烛光映照现沧洲。
洪波汹涌山峻峭,皎如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忽见雾霭散,疑是山阴晴后雪。
溪水碧流静无声,又似秦人月下探桃源。
顿觉心神俱清明,唯闻秋猿鸣叠嶂。
与君共赏兴未尽,放歌吟诗到天明。
回看海客扬帆去,便欲由此赴沧海。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前后,李白35岁左右漫游江东时。诗人与族弟共赏山水壁画后,激发求仙之思而作,是其”题画游仙诗”的典范之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四重空间转换(画境→仙境→隐境→沧海)
  • 光色变幻描写(烛光→丹丘皎色→晴雪→月下)
  • 视听通感运用(洪波声→秋猿鸣→碧流寂)
  • 杂言句式自由奔放
  1. 思想内涵:
  • 对道教仙境的向往
  • 艺术审美的升华体验
  • 兄弟共赏的知音之乐
  • 追求自由的生命态度
  1. 表现手法:
  • 比喻层递(如丹丘→似晴雪→若桃源)
  • 用典无痕(秦人典暗合《桃花源记》)
  • 虚实相生(画中景引发海上游)
  • 自我形象塑造(”放歌行吟”的诗人形象)

评价

  1. 宋·严羽:”‘向溟渤’三字,尽显谪仙本色”
  2. 明·胡应麟:”题画诗至此,可谓神与境会”
  3. 清·方东树:”从堂壁画图直写到沧海云帆,气象万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