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拼音
nán dēng dù líng shàng
běi wàng wǔ líng jiān
qiū shuǐ míng luò rì
liú guāng miè yuǎn shān
注释
- 杜陵:位于长安东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
- 五陵:汉代五位皇帝的陵墓,代指长安周边
- 秋水:秋季清澈的河水
- 流光:指落日余晖
- 灭远山:使远处的山色渐渐隐没
译文
向南登上杜陵高地,向北眺望五陵之间。
秋水中倒映着落日,余晖使远山渐渐隐没。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前后。诗人登临杜陵,远眺长安周边,借秋日黄昏景象抒发对仕途失意的感慨,暗含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赏析
- 空间结构:南北对举,形成开阔的视野
- 时间意象:选择”落日”这一特定时刻
- 色彩运用:”秋水”与”落日”的光影对比
- 情感表达:明写景色,暗含时光流逝、功业无成的惆怅
评价
-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气象宏阔,寄慨遥深。”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二十字中,具见胸次。”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李白短篇写景诗的典范,体现其”清水出芙蓉”的艺术风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