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陌

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拼音

bái yù shuí jiā láng
huí chē dù tiān jīn
kàn huā dōng mò shàng
jīng dòng luò yáng rén

注释

  1. 洛阳陌:洛阳城外的道路
  2. 白玉郎:形容俊美的青年
  3. 回车:调转车头
  4. 天津:洛阳桥名,即天津桥
  5. 东陌:城东的道路
  6. 惊动:引起轰动

译文

那是谁家的美少年,调转车头渡过天津桥。
在城东道路上赏花,引得洛阳全城轰动。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初游洛阳时期。诗人捕捉洛阳城中贵族少年春游的典型场景,反映盛唐时期东都洛阳的繁华景象和开放的社会风气。

赏析

  1. 人物刻画:”白玉郎”三字写尽贵族气度
  2. 场景描写:选取”天津桥”、”东陌”等典型地标
  3. 艺术手法:末句”惊动洛阳人”的侧面烘托
  4. 时代特征:展现盛唐都市的活力与包容

评价

  1.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寥寥数语,写尽东都繁华。”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二十字中,有无限风致。”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唐代都市风情诗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社会史料价值。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