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拼音
cháng fēng guà xí shì nán huí,hǎi dòng shān qīng gǔ yuè cuī。
jūn kàn dì zǐ fú jiāng rì,hé sì lóng xiāng chū xiá lái。
注释
长风挂席:形容船帆高张,顺风疾行。
势难回:指船行迅疾,难以回转。
海动山倾:夸张描写风浪之大,仿佛使山海摇动。
古月摧:古月即”胡”的拆字,暗指安史叛军被摧毁。
帝子:指永王李璘,因其为唐玄宗之子。
浮江日:指永王率水军东巡之时。
龙骧出峡:比喻晋代龙骧将军王濬率战船出三峡伐吴的典故,此处喻永王水军之威势。
译文
长风鼓荡船帆势不可挡,怒涛摇动山岳胡虏将倾。
且看永王殿下率军东巡,何等似那龙骧战舰出峡雄姿。
背景
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年)李白随永王水军东下时。诗人借用王濬伐吴的典故,热情讴歌永王水军的雄壮军威,表达对平定叛乱的期待。诗中”古月摧”暗指安史叛军必败的信念。
赏析
前两句以夸张手法描写水军行进之迅疾威猛,”长风””海动山倾”等意象极具视觉冲击力;后两句用典精当,将永王比作晋代名将王濬,既彰显军威,又暗含对其合法性的肯定。全诗气势磅礴,展现了李白诗歌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评价
此诗因涉及永王东巡这一敏感事件,后世评价多有分歧。肯定者认为展现了李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批评者则认为反映其对时局判断的失误。艺术上普遍认为该诗用典精妙,气势雄浑,是李白边塞诗中的佳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