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一

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飞雁叫群。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拼音​

péi zú qiáo xíng lù shàng yě jí zhōng shū jiǎ shè rén zhì yóu dòng tíng wǔ shǒu · qí yī
dòng tíng xī wàng chǔ jiāng fēn,shuǐ jìn nán fēi yàn jiào qún。
rì luò cháng shā qiū sè yuǎn,bù zhī hé chù diào xiāng jūn。

​注释​

  1. ​​刑部侍郎晔​​:李晔,李白族叔,时任刑部侍郎,因罪被贬,与李白同游洞庭。
  2. ​​中书舍人至​​:贾至,字幼邻,曾任中书舍人,当时亦被贬谪,与李白共游。
  3. ​​楚江分​​:洞庭湖为长江荆江南岸支流与沅湘水系交汇处,故称“楚江分”。
  4. ​​湘君​​:湘水之神,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其妃娥皇、女英投湘水而死,化为湘君,此处借指屈原或历史悲剧人物。

​译文​

向西遥望洞庭湖与楚江的分界,
江水尽头南飞的大雁哀鸣成群。
夕阳沉落长沙城秋色苍茫,
却不知何处去凭吊湘水之神。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与被贬的族叔李晔、友人贾至同游洞庭湖。诗中“楚江分”“雁叫群”暗喻政治失意者的漂泊无依,“吊湘君”则借屈原典故抒发对忠而被谤的愤懑,折射李白对自身命运与时代困局的深沉思考。

​赏析​

  1. ​​空间张力​​:前两句以“洞庭西望”的地理纵深与“南飞雁叫”的动态声响,构建天地苍茫的意境;后两句以“日落秋色”的时空凝固与“何处吊湘君”的迷茫叩问,形成历史虚无感。
  2. ​​意象叠加​​:“楚江分”暗含政治分裂(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割据),“雁叫群”隐喻流放者的孤独,与《早发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洒脱形成强烈反差。
  3. ​​用典深化​​:“吊湘君”既指屈原投江的忠贞悲剧,亦暗合李白“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的政治理想破灭,与《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构成复调。

​评价​

《唐宋诗醇》评其“一气舒卷,自然清丽”,王夫之称“日落秋色”句“以空阔写苍凉,得屈子遗意”。现代学者袁行霈指出,此诗“将个人际遇升华为对历史宿命的叩问,堪称李白晚年哲理诗巅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