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拼音
Dì zǐ xiāo xiāng qù bù huán,kōng yú qiū cǎo dòng tíng jiān。
Dàn sǎo míng hú kāi yù jìng,dān qīng huà chū shì jūn shān。
注释
- 帝子:指尧帝之女娥皇、女英,传说她们追寻舜帝至潇湘,泪染青竹,后化为湘水之神。
- 淡扫明湖:形容湖面如被轻轻拂拭过的明镜。
- 玉镜:比喻洞庭湖平静清澈的水面。
- 丹青:绘画的颜料,此处形容君山如画。
-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岛,传说为湘君游憩之地。
译文
娥皇女英一去潇湘再未回返,只留下秋草萋萋在洞庭湖畔。
湖面如被轻拂的玉镜般明净,那君山仿佛是丹青妙手描绘的画卷。
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秋,李白与贬官岳州的族叔李晔、中书舍人贾至同游洞庭湖时。组诗共五首,此为最后一首,诗人借湘妃神话抒写洞庭秋色,寄托政治失意后的超然情怀。
赏析
- 神话与现实交织:
- 前两句化用湘妃典故,历史传说与眼前秋草景象叠合,营造时空苍茫感。
- 比喻精妙:
- “淡扫明湖”将自然景物人工化,”玉镜””丹青”以艺术品喻山水,体现李白”人化自然”的独特审美。
- 情感升华:
- 从神话的悲情(前两句)转向景物的明丽(后两句),反映诗人试图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追求。
评价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太白七绝,此等最得风神,看似寻常,然‘淡扫’‘丹青’字,他人千锤百炼所不能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