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赠征君鸿

李白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拼音

Táo lìng cí Péng zé,Liáng Hóng rù Kuài jī。
Wǒ xún gāo shì zhuàn,jūn yǔ gǔ rén qí。
Yún wò liú dān hè,tiān shū jiàng zǐ ní。
Bù zhī Yáng Bó qǐ,zǎo wǎn xiàng guān xī。

注释

  1. 陶令: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后辞官归隐。
  2. 梁鸿:东汉隐士,曾隐居会稽山。
  3. 高士传:记载隐逸高士的传记,如皇甫谧《高士传》。
  4. 云卧: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5. 丹壑:红色山谷,指隐居之地。
  6. 天书:朝廷诏书。
  7. 紫泥:皇帝诏书用紫泥封印,代指诏书。
  8. 杨伯起:东汉杨震,字伯起,以清廉著称,此处喻指征君鸿。

译文

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梁鸿归隐会稽山中。
我翻阅《高士传》时,发现您与这些古人品行相当。
您本在云霞缭绕的丹壑隐居,如今朝廷的诏书却降临。
不知您是否会像杨震那样,早晚启程前往关西?

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游历期间,赠予一位被朝廷征召的隐士(征君鸿)。诗中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既赞美了友人的高洁品格,又暗含对仕隐矛盾的思考。

赏析

  1. 用典精当:以陶渊明、梁鸿、杨震三位历史人物类比友人,凸显其隐逸之志与才德。
  2. 结构巧妙:前四句写隐逸高风,后四句转写朝廷征召,形成仕与隐的张力。
  3. 语言凝练:”云卧””天书”等词既具画面感,又含蓄深沉。
  4. 情感复杂:既赞友人高洁,又对其应召出仕的命运提出委婉疑问。

评价

明代朱谏《李诗辨疑》评:”太白此赠,熔铸史传,不露痕迹,末句含蓄得讽喻之体。”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