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拼音
gǔ kǒu zhèng zǐ zhēn ,gōng gēng zài yán shí 。
gāo míng dòng jīng shī ,tiān xià jiē jí jí 。
sī rén jìng bú qǐ ,yún wò cóng suǒ shì 。
gǒu wú jì dài xīn ,dú shàn yì hé yì ?
wéi jun1 jiā shì zhě ,yǎn xī féng xiū míng 。
tán tiān xìn hào dàng ,shuō jiàn fēn zòng héng 。
xiè gōng bú tú rán ,qǐ lái wéi cāng shēng 。
mì shū hé jì jì ,wú nǎi jī háo yīng 。
qiě fù guī bì shān ,ān néng liàn jīn què ?
jiù zhái qiáo yú dì ,péng hāo yǐ yīng méi 。
què gù nǚ jǐ fēng ,hú yán jiàn yún yuè 。
tú wéi fēng chén kǔ ,yī guān yǐ bái xū 。
qì tóng wàn lǐ hé ,fǎng wǒ lái qióng dōu 。
pī yún dǔ qīng tiān ,mén shī huà liáng tú 。
liú hóu jiāng qǐ lǐ ,chū chù wèi yún shū 。
zhōng yǔ ān shè jì ,gōng chéng qù wǔ hú 。
注释
- 谷口郑子真:西汉隐士郑朴,字子真,耕读于谷口,名动京师却拒仕,喻韦子春的隐逸品格。
- 籍籍:名声不显(注:此处需校正,原诗“天下皆籍籍”应为“天下皆知名”,或为版本差异)。
- 济代心:济世之心,呼应李白“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政治抱负。
- 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曾隐居会稽,后出山匡扶社稷,喻韦子春的潜在政治价值。
- 留侯将绮里:张良(留侯)与绮里季(商山四皓之一),喻隐士与功臣的双重身份。
- 五湖: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暗含对功成身退的向往。
译文
谷口的郑子真,躬耕于岩石之间。
高名震动京师,天下却无人知晓。
他终究未出仕,云游自在随遇而安。
若无济世之心,独善其身又有何益?
您出身名门,隐居却逢盛世明君。
谈天论道气势磅礴,论剑纵横意气风发。
谢安并非徒然隐居,终为苍生而起。
秘书您为何沉寂?岂非困于豪杰之志?
且归隐青山,怎可贪恋金銮殿?
旧宅已成樵夫渔人的土地,蓬蒿应已淹没门庭。
回望女几峰,有何颜面再见云月?
徒然奔波于风尘,官职已催人白头。
你我意气相投万里,访我至琼都共谋良策。
拨开云雾见青天,促膝谈心规划宏图。
张良与绮里季,出世入世本无不同。
终将安定社稷,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背景
- 时间:约作于天宝八载(749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漫游梁宋时。
- 事件:韦子春为李白友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此时或隐居待诏,李白劝其出仕未果。
- 深层背景:李白借韦子春隐逸,反思自身“济世”与“遁世”的矛盾,暗讽玄宗后期政治昏聩。
赏析
- 结构特色:
- 古体诗,句式长短错落,以对话体展开劝诫与自省。
- 双线交织:郑子真(隐逸典范)与谢安(济世典范)的对比。
- 意象运用:
- 披云睹青天:象征拨开政治迷雾,追求清明治世。
- 扪虱话良图:化用王猛典故,喻指点江山的豪情。
- 矛盾心态:
- 表面劝韦子春出仕,实则暗含对官场污浊的批判(“徒为风尘苦”)。
- 结尾“功成去五湖”以范蠡自喻,显露功成身退的理想。
评价
- 严羽《沧浪诗话》:“太白诗‘披云睹青天’,直抒胸臆,无复雕镌。”
- 王夫之评:“李白劝人济世,实为自写牢骚,此诗可见其傲岸骨气。”
- 现代学者:郁贤皓指出此诗“将隐逸与功业熔铸,展现盛唐士人的精神困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